人的心理状态,既影响内在的思想情绪和意志性格,也在外显于能力素质与行为方式。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拥有良好心态,不仅能够赋予一个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更能在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迎难而上、主动求变的行动能力,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同时,也有助于人际交流上表现出更加从容友善的沟通姿态,维系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以空杯心态实现自我革新,在学思悟践中持续进步,正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路径。
空杯心态是破除路径依赖的重要思维方式。工作中,“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的困境时有出现,空杯心态要求工作者主动清空思维定式、摆脱逻辑局限,既以新角度来思考老问题,也用空杯心态来面对新问题,积极接纳新理念、寻找新方法,这一转变,体现在多方学习借鉴、在任务项目中反思总结,也表现在典型案例的剖析研讨。正如浙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政府摒弃部门本位思维,清除办事流程桎梏,从群众办事实际体验重构办事流程,最终实现政务服务效率的革命性提升。这种“空杯”姿态,深刻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窠臼,为治理创新开辟新空间。
空杯心态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情感纽带。基层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空杯心态意味着基层干部放下身段、俯下身子,以真诚的倾听交流取代单向说教,以真正的撸起袖子获取群众认可。毛泽东同志在开展调查研究中,以“小学生”姿态拜人民为师,不懂就问,展现出了真正的空杯心态之法。湖南花垣的“院坝会”同样如此,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在苗歌交流氛围中,听意见、讲政策,引导群众打开“话匣子”,将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这种“空杯”方式,有效化解干群间的隔阂,推动管理向治理的转型。
空杯心态是持续学习进步的重要能力。面对社会治理新形势,只有保持知识储备的“紧张感”和技能本领的“危机感”,才能与时俱进,从驻村干部学习电商带货助农,到第一书记“蹭饭”创新干群交流新模式,无不是以空杯心态学习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这种自我驱动的学习,恰如“不待扬鞭自奋蹄”,促使广大工作者不断向前看,向新学,在实践中见基层工作的办法真章。
“从低处行,在平处坐,向高处看”。空杯心态好似基层工作漫漫长路中的点点萤火,不经意间为工作者指引前行方向。唯有常持空杯之心态,在谦虚求知中不断自我超越,才能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助力基层治理事业行稳致远。(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罗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