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让“老笔杆”成为基层党建的“红色笔锋”
时间 :   2025-10-09 18:3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石宏威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基层党建的生动实践中,总有一批深耕文字沃土、厚植信仰根基的“老笔杆”。他们以笔为戈、以文铸魂,既是政策理论的“翻译官”,也是党群连心的“传声筒”,更是优良作风的“活教材”。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老笔杆”的表率作用,对于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以“笔”为桥,做政策理论的“精准传播者”

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在于思想引领,而“老笔杆”最鲜明的优势就是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精准阐释。他们应带头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例如,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既能撰写条理清晰的学习辅导材料,又能结合村(社区)实际,用“板凳课堂”“田间微党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让党的声音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传播力,正是基层党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关键所在。


二、以“文”聚力,做党群关系的“暖心联络者”

“老笔杆”的文字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他们长期扎根基层,最懂群众的喜怒哀乐,最知基层的痛点难点。应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把笔端对准普通党员和群众,记录他们的奋斗故事,反映他们的所思所盼。比如,通过撰写“党员先锋岗”先进事迹报道,让身边榜样的力量直抵人心;通过整理“民情日记”“群众诉求清单”,推动党组织精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当文字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纽带,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然会水涨船高。


三、以“墨”传薪,做优良作风的“模范践行者”

“文如其人”,“老笔杆”的文风往往折射出作风。他们坚持“短实新”的文风,反对“假大空”的套话,本身就是求真务实作风的生动体现。在党建材料撰写中,带头做到数据真实、案例具体、分析深刻,不搞形式主义的“材料包装”;在日常工作中,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一份文稿,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影响身边年轻党员。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将“蘸着泥土写文章”“带着感情做工作”的优良传统传递给新一代党务工作者,让“求真务实、为民服务”的作风在基层党建中代代相传。


基层党建的“笔杆子”,既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让“老笔杆”的“红色笔锋”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以文辅政、以文化人、以文聚力,定能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更多“源头活水”,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人民政府:石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