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当前,我们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唯有摒弃虚谈、务实笃行,真正握紧那沉甸甸的“落实之锤”,一锤接着一锤敲,钉准钉牢每一个环节,才能砸碎前进道路上的梗阻与壁垒,敲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让梦想的种子在实践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以“精准定位”之姿,握紧谋划之锤,敲响“方向正确”的定音鼓。落实之“锤”,首重谋划。若目标模糊、路径偏差,纵然千斤之力,亦恐南辕北辙。握紧“落实之锤”,必须先有精准的“落锤点”。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国情、地情、业情,找准发展的关键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决策前充分论证,确保方案科学可行;部署时明确责任,划定路线图、时间表,使“落实之锤”每一次举起,都目标清晰、有的放矢。唯有方向正确,落实才能避免无效劳动,凝聚起磅礴合力,敲响行动伊始那一声坚定而正确的“定音鼓”,为整个发展乐章奠定稳健的基调。
以“攻坚克难”之勇,握紧执行之锤,敲碎“中梗阻”的顽石。蓝图绘就,关键在于执行。落实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布满“拦路虎”、“绊脚石”,遭遇“中梗阻”、“硬骨头”。握紧“落实之锤”,必须具备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面对改革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不能畏首畏尾、绕道而行,而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狠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对落实不力、推诿扯皮的现象严肃追责,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这把“执行之锤”,要的是实打实的碰撞,要的是硬碰硬的较量,唯有以雷霆万钧之势,才能敲碎一切阻碍发展的“顽石”,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以“锲而不舍”之韧,握紧持久之锤,敲出“常态长效”的强音。落实非一日之功,发展需持久之力。敲开新局,不能指望“一锤定音”,更需要的是“千锤百炼”的韧劲。握紧“落实之锤”,贵在锲而不舍、常抓不懈。要克服“一阵风”心态,防止“雷声大雨点小”,杜绝“虎头蛇尾”。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将落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钉子钉实钉牢。对于已经确定的方针政策、部署的工作任务,要持续跟踪问效,及时调整优化,确保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同时,要营造鼓励实干、注重实绩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持久热情。这把“持久之锤”,敲出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最终奏响发展的“常态长效”强音,使新局面得以巩固和拓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更成于坚持不懈的落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挑战和更加光荣艰巨的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紧握“落实之锤”。以精准谋划定方向,以攻坚克难破障碍,以锲而不舍求长效,让每一次“落锤”都铿锵有力,每一记“敲击”都掷地有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真正敲开一片生机勃勃、活力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新天地,在新征程上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人民政府:李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