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关乎国家现代化全局的战略擘画,党的领导,则是这一历史进程的根本保证与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新征程上,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作用,汇聚起磅礴力量,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生动现实。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组织要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推动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只有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抓手,推动农村高质量党建同产业振兴深度结合,让老百姓在产业发展中看到榜样,尝到甜头,才能体现出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盘活资源资产,增强“造血”功能,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必须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壮大队伍,形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合力。要严格落实党内各项制度,提升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应吸纳思想素质高、有经济头脑、懂农村经营的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一方面,要注重从本土挖掘“田专家”、“土秀才”、致富能手、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让他们扎根乡土、施展才华。另一方面,要完善引才机制,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总结不同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更新农村党员干部的发展观念,拓展其发展思路。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是乡村振兴最深层的支撑力量。广袤乡村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乡村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特色地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遗迹等珍贵文化遗产。高质量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只有将文化建设融入其中,不断挖掘和充分运用乡村文化资源,才能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培塑精气神、注入软实力,使居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将党建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硬要求转化为富脑袋和挺脊梁的软实力。要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让乡村既保留乡愁韵味,又充满时代活力,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断打造党建文化品牌,强化村民对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根本保障。只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优势、治理优势,就一定能够汇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出更加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让希望的田野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夏格庄镇:赵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