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壮大农村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时间 :   2025-09-22 18:0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闫韬睿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途径。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激活县域经济活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对稳定和扩大农民就业规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意义十分重大。


 近年来,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农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民产业,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像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体来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同质化突出,特色不够鲜明,一是受资源禀赋限制,不少乡村地理位置相近,特色资源相似,导致不少乡村产品单调雷同、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二是受知识、视野等因素制约,不少农民对特色产业认同感较低,发展特色产业动力不足,难以挖掘当地产业的核心优势和地方特色。三是部分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存在急于求成、盲目跟风情况,对市场利润高、发展效果好的产业简单复制、一哄而上,致使部分乡村产业发展特色不足,不可持续。因此,正确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一)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基石与关键。各地乡村的地理气候、水土环境、物产资源、文化传统各不相同,绝不能“千村一面”地简单复制。要善于挖掘和放大自身的独特优势。拥有良好生态的乡村,可以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和康养旅游;历史底蕴深厚的村落,应推动“非遗”技艺活化、打造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产区,则需在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通过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将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市场认可的商品和服务,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蓬勃发展格局,从而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内生动力。


(二)强化乡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强化品牌建设是提升乡村特色产业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许多乡村产品“有品质、无品牌”或“有特产、无特色”,导致优质难优价。必须从“卖原料”转向“卖品牌”“卖文化”。首先要夯实品质根基,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和溯源体系,确保产品绿色、安全、优质,这是品牌的生命线。其次要挖掘品牌故事,将产品与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工艺传承深度融合,赋予品牌灵魂,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最后要创新营销方式,善于利用电商直播、短视频、乡村旅游体验等新媒体新场景,讲好品牌故事,精准触达目标客群,打破“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困境。通过系统化的品牌打造,才能让土特产跳出低端竞争的泥潭,形成强大的品牌溢价效应,最终实现从“增值”到“升值”的飞跃,牢牢掌握市场主动权。


壮大农村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最终在广袤田野上绘就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崭新画卷。(夏格庄镇:闫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