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基层工作者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政策落实的第一线,其工作态度、方法与成效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与执政根基。当好一名基层工作者,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更需掌握科学方法,真正做到“躬耕基层,善治为民”。
筑牢信念根基,永葆为民初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常与琐碎、艰苦相伴,唯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方能永葆动力。要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肩上的责任皆源于人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化解民忧。这份初心是指引方向的明灯,是抵御倦怠的铠甲,是我们在繁杂工作中保持定力、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把脉问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基层情况复杂多变,仅凭经验想象或主观臆断,极易“水土不服”。必须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居民楼道,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摸清真实情况。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既看“高楼大厦”也看“背阴胡同”,真正把群众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出来、分析透。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精准把脉,才能开对药方,使各项政策措施符合实际、贴近民意,取得实效。
锤炼过硬本领,创新工作方法。新形势下,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新要求。工作者必须具备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应急处突、运用信息化手段等多种能力。这要求我们持续学习,既精通政策法规,又掌握沟通艺术、心理学等知识。同时,要勇于探索创新,摒弃“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境。善于运用民主协商、法治方式、科技支撑等手段,积极借鉴“枫桥经验”等优秀基层治理智慧,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新模式,提升工作效能。
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见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工作最终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认定的事、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工作成效要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通过扎实的工作,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凝聚起最广泛的民心民力。
根基牢,则大厦固。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应成为党和国家联系群众最牢固的纽带。通过筑牢信念、深入调研、锤炼本领、真抓实干,我们必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最坚实的根基。(南寨镇人民政府: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