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文化遗址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展现了独特的文化气质。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国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党史的热潮,并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同时各地文物保护部门也高度重视长征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但个别地方的长征文化遗址仍然面临着人为或者自然破坏的威胁,加上对长征文化遗址保护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导致长征文化遗址保护不容乐观,导致长征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堪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过度开发和利用,使长征文化遗址失去原因的文化价值。有些地区不够重视长征文化遗址长远利用,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用,盲目开发和过度消费利用长征文化遗址,不注重修复和保护,导致一些长征文化遗址失去原本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存在对长征文化遗址保护有限。由于红军长征经过路线长、覆盖面广,加上各个地区经济不一,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没有专项保护经费,缺乏保护长征文化遗址经费,加上有的长征文化遗址地处偏远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导致长征文化遗址得不到有效保护,最终出现毁损,直到消失。
三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对长征文化遗址保护失衡。对于长征文化遗址保护不平衡,普遍存在比较知名、交通发达、级别较高的地方对长征文化遗址保护投入较多,而对于偏远地区、比较零散的长征文化遗址保护不够。
传承红色基因,要挖掘长征精神在时下的新体现。长征精神锚定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形塑华夏儿女的心灵图景。虽然二万五千里的跋涉成为往昔,但无论是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抑或是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在长征精神的“延长线”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于当今的我们而言,要学习历史,也要学习生活,向时代楷模学习,向优秀青年人学习,向父母同时和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他们身上嫉恶如仇的正义感、不惧艰险的拼搏劲、遵守规矩的纪律性,同样会在这个时代的我们的思想世界中种下长征的红色种子。
对此,基层建议意见:一是加强对长征文化遗址的规范管理。开展经常性的长征精神学习教育,提高全民对长征文化遗址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大对长征文化遗址的保护投入力度。采取多层次、全方位融资方式,鼓励知名人士、有志者积极参与到长征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中来,使其产生良好的带动效应;三是建立长效的管理保护机制。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保护长征文化遗址,把责任落实到职能部门,让具体实施保护历史文物单位明确责任和分工,切实解决相互推诿、权责不清,导致长征文化遗址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剑河县柳川镇人民政府:章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