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凝“心”聚“力”铺就县域交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以交通强基赋能“十五五”城乡共兴
时间 :   2025-11-12 22:0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真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薄弱地区覆盖和通达保障。交通运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县域层面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民生的“最前沿阵地”。立足县级交通运输实际,我们当以“心”为舵、以“力”为桨,锚定“联网补网强链”主线,绘就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县域交通发展新图景,为“十五五”规划落地见效筑牢交通根基。


一、以“初心”铸魂,把准政治引领“方向盘”。

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国之大者”融入县域交通发展实践。一方面,强化理论武装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十五五”规划建议精神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结合,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一线宣讲、专题研讨等形式,推动政策精神进科室、进项目、进企业,引导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县域交通在区域协调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战略地位,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另一方面,健全党建引领工作机制。构建“党组牵头、支部攻坚、党员带头”的工作体系,将党组织建在项目工地上、路网养护中、运输服务里,在重点工程建设、应急保通、民生服务等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以党建红引领交通蓝,确保党中央关于交通运输的决策部署在县域落地生根。


二、以“民心”为尺,筑牢民生保障“幸福路”。

交通运输是重要的民生领域,关乎亿万群众切身利益。“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强化薄弱地区覆盖和通达保障”,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距。县级交通直面基层群众需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让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城乡联通上补短板。聚焦“四好农村路”新十年高品质建设,加快推进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提质改造,重点建设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打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针对偏远村落、山区片区出行难题,优化农村客运线路布局,探索“客运+快递+邮政+养护”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出门有好路、抬脚能上车、寄件真方便”。在服务提升上出实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优化站点布局,延长运营时间,逐步实现县城、乡镇、行政村公交全覆盖;加强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升级客运站服务功能,完善货车司机休憩站点,让交通服务更有温度。在安全保障上守底线。


三、以“匠心”提质,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十五五”时期是交通运输从“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的关键阶段。规划建议明确要求“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结构,促进集成融合”。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工匠精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提升路网整体效能。


在网络布局上求“优”。立足县域区位特点,主动融入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路网衔接,打通省际、县际“瓶颈路段”,实现与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的无缝对接。优化县城路网结构,推进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互联互通,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系统,构建“内畅外联”的城区交通网络。在项目建设上求“精”。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推广绿色建材、再生材料应用,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协同推进,避开生态敏感区域,采用生态护坡、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路景相融、绿随路建”。在养护管理上求“实”。建立健全“建养并重、养管结合”的长效机制,运用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公路养护精准度和效率;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提质增效,压实各级管护责任,确保路网“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四、以“创新”为翼,走好转型发展“升级路”。

创新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推动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必须主动拥抱新技术、新理念,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难题,培育交通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智慧交通赋能增效。加快县域交通数字化转型,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整合路网运行、客运班次、物流信息等数据资源,实现“一网统管”。在重点路段、桥梁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在客运站推广电子客票、人脸识别等服务,发展“一键叫车”“定制公交”等新模式,让群众出行更便捷、物流运输更高效。推进绿色交通深度转型。响应“双碳”战略要求,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引导货运车辆“公转铁”“公转水”,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在城乡客运中的应用。加快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零碳公路服务区,推动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发展交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让县域交通更环保、更可持续。促进“交通+”融合发展。立足县域产业特色,推动交通与农业、旅游、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路衍经济”“枢纽经济”。依托农村公路网络,串联特色农产品基地、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交通+乡村旅游”“交通+农产品物流”示范线路,让交通成为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桥”。


五、以“同心”聚力,凝聚攻坚克难“向心力”。

实现“十五五”交通发展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凝聚部门合力、社会合力、群众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在项目规划、用地保障、资金争取、产业融合等方面密切配合,破解“单打独斗”难题,确保交通项目顺利推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县域交通建设、养护和运营,支持运输企业转型升级,培育“链长”企业,壮大交通产业生态。畅通群众参与渠道。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网络留言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交通规划、线路优化、服务提升的意见建议,将群众“金点子”转化为发展“好方子”;加强交通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人人关心交通、人人支持交通”的浓厚氛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十五五”时期的县域交通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持续完善县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每一条公路都成为民生路、产业路、幸福路,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县域交通力量!(贵州省惠水县交通运输局:李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