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视觉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和核心驱动力。党的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一环,承担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重要使命,必须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持续而强大的智力动能。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才工作行稳致远的“定盘星”。“党管人才”把准人才事业方向,聚势办大事。这一优势在新时代实践中尤为突出,一批领军人才在党的引领下担当重任。例如,“人民英雄”陈薇院士在疫苗研发中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探“火”总师张荣桥率领年轻科研人员实现地外探测突破,正是党管人才优势的生动体现。要持续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强化政治引领。通过国家实验室、重大专项等平台集聚人才,推广“导师双聘”等制度,在专业指导和思想引领中培育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更多优秀人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扫除人才发展的“绊脚索”。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必须着力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我国将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清华、浙大等校已率先实践新评价标准,以“破五唯、立新标”为导向,解放人才。与此同时,各地积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深圳推出“鹏城孔雀计划”开辟市场化引才通道,杭州建设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园实现“一窗受理”服务,多措并举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这些改革举措正逐步打破人才发展的桎梏,推动形成“英雄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面向未来,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健全以长远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真正让各类人才心无旁骛、尽展其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聚焦战略布局,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人才工作必须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要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现代化建设重点,加强前瞻布局。从载人航天到北斗组网,再到C919冲上云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正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支撑作用的生动体现。面向未来,我们一方面要继续着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持续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另一方面,要优化人才区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如通过“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博士服务团”等项目,引导人才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及基层一线流动,有效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让人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集聚人才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使用人才。要坚持在实践中识别、锻炼和检验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敢于大胆使用青年人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束缚,积极搭建平台、压实担子,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当前,在深空探测、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中坚。FAST、嫦娥、北斗等顶尖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三十多岁,已担纲领衔,屡克世界级难题。同时,要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切实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为人才松绑赋能,使其心无旁骛施展才华,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阔步新征程,人才是决定未来的“战略王牌”。我们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海纳百川的胸怀、破冰攻坚的魄力,将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必将使人才的“创新活力”奔涌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引擎,铸就民族复兴伟业的硬核支撑!(临清市烟店镇人民政府: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