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在基层沃土中完成青春“三重淬炼”
时间 :   2025-11-06 19: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宋泽邦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怀揣“到基层去、到党和国家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初心,我告别菁菁校园,作为一名选调生扎根陕北乡村。从课堂理论到乡间实践,从理想蓝图到具体工作,当双脚真正踏入这片厚重的黄土地,我才深切体悟:基层是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熔炉,更是滋养初心、践行使命的沃土。基层这所大学堂,给予我的是一场从思想、能力到情感的全面淬炼。


从“跟着走”到“带头干”,努力当好服务群众的“领航员”。初到基层时,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将“坚持人民至上”理解为群众说什么就听什么。然而,复杂的现实很快让我认识到,这种简单的“跟着走”,看似尊重群众意愿,实则陷入了“尾巴主义”的误区,不仅容易在多元诉求中迷失方向,更弱化了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群众的政治责任。《论语》有言:“乡愿,德之贼也。”这句话深刻警醒我,作为一名党的干部,绝不能做是非不分、缺乏原则的“老好人”。真正的“坚持人民至上”,是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负责。这要求我们既要以谦卑之心倾听民声,更要以坚定之责引导群众。从化解邻里矛盾到推动产业发展,我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辨别是非、凝聚共识的能力,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引领的转变,成为能够带领群众辨明方向、攻坚克难的“领航员”。


从“敢亮剑”到“善作为”,着力练就攻坚克难的“硬本领”。基层是矛盾问题的第一线,也是锤炼能力的主战场。起初,我对斗争精神的理解较为简单,认为较真碰硬、反对歪风就是全部。随着实践深入,我逐渐认识到,“敢于斗争”体现的是政治勇气,是为维护群众利益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的担当;而“善于斗争”则体现的是能力方法,是讲究策略、注重实效的智慧。例如在处理一起历史遗留问题时,仅有“亮剑”的决心远远不够。必须首先深入调研,摸清症结,做到“胸中有数”;随后讲求方式方法,做到“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凝聚起化解矛盾的合力;最后还要注重“典型引路”,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教育和争取群众。这一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将“敢斗”的锐气与“善斗”的谋略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敢于亮剑”迈向“善作善成”,不断攻克新征程上的一个个“硬骨头”。


从“浮面知”到“心底明”,深深厚植念兹在兹的“乡土情”。无论是引领群众的方法,还是攻坚克难的本领,若缺乏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初到村里时,我对村情的认知多来自报表材料,这是一种浮于表面的了解,人虽在乡村,心却未能真正贴近。真正的转变始于走进田间地头、坐上群众炕头,倾听他们的“家长里短”,感受他们的喜怒忧盼。当我开始为一片庄稼的长势而欣喜,为一户人家的难题而焦虑时,我才感到自己情感的脉搏,终于与这片土地的跳动同频共振。这种从“浮面知”到“心底明”的转变,让我褪去了“外来客”的生分,沾染了“自家人”的气息。这份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血肉联系,是我在基层获得的最宝贵财富,也是我所有力量与智慧的源泉。


回首来时路,基层赋予我的不仅是工作能力的提升,更是人生境界的升华。从“跟着走”到“带头干”,是责任的觉醒;从“敢亮剑”到“善作为”,是能力的跨越;从“浮面知”到“心底明”,是情感的扎根。展望新征程,我将继续深植这片沃土,永葆选调初心,勇担时代使命,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努力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合格答卷!(府谷县委组织部:宋泽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