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以“减负”击破“陀螺困境”
时间 :   2025-11-05 18:3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陀螺不抽不转,抽得越急转得越慌”,这一形象比喻,恰是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一些干部如同被外力不断鞭策的陀螺,对上级部署照搬照抄、缺乏结合实际的创造性转化,满足于“上传下达”的机械执行。上级发文件就转发,上级开会就传达,看似终日奔波劳碌、“连轴运转”,实则“转”得被动盲目、“干”得浮于表面,既无深入基层的思考,也无解决问题的实招。这种“陀螺困境”造成行政效能严重损耗、干部精力过度空耗,不仅让各级政策在“最后一公里”难以落地见效,更无法回应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深层次需求。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出台,犹如一剂“对症良方”,直指形式主义顽疾与基层负担痛点。从明确“坚决纠治文山会海”到要求“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从强调“健全基层权责清单”到提出“强化减负赋能保障”,《规定》为打破“陀螺困境”提供了制度遵循。唯有以《规定》为抓手,真刀真枪为基层减负、实打实向赋能聚焦,才能让基层干部摆脱被动旋转的“陀螺困境”,主动投身实干,让基层治理回归为民服务的本源。


“陀螺困境”的形成并非干部个人意愿所致,而是政绩观错位与基层负担过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规定》所指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加重基层负担的根源”高度契合。从思想根源看,部分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将“完成指令”等同于“履职尽责”,把“不出差错”作为“工作目标”。正如《半月谈》基层调研所反映,一些干部“眼睛只看上不看下”,对上级部署的任务,不问群众是否需要、不管实际是否可行,只管“按时报材料、及时传消息”,陷入“机械执行-应付检查-再机械执行”的循环。从现实层面看,基层负担过重是“陀螺困境”的直接推手,这与《规定》列举的“多头重复检查考核”“过度留痕”等问题高度吻合。“重痕迹轻实效”“重指令轻赋能”的工作模式只会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只能在“被鞭策”中被动旋转,毫无主动性可言。


此外,基层权责不对等的问题也加剧了“陀螺困境”。《规定》明确提出“厘清基层权责边界,防止责任下移、任务转嫁”,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上级部门将本应自己承担的工作“打包”下派给基层,却不提供相应的资源与指导。这种“有责无权、有任务无资源”的状况,让基层干部只能“硬着头皮转、顶着压力干”,进一步固化了“被动陀螺”的角色。


打破“陀螺困境”,关键在于以《规定》为指导,既“减无效负担”,又“赋实干能量”,让基层干部从“被动旋转”转向“主动奔跑”,这既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要以“精准减负”为突破口,卸下基层“不必要的包袱”。《规定》强调“减负要精准,防止‘一刀切’”,这就要求各级要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过度检查”“留痕主义”等问题,拿出具体举措。比如推行“会议合并开、文件精简发”,将原本每月召开的“安全生产会”“乡村振兴会”等5类会议,整合为“月度重点工作推进会”;同时明确“非必要不要求基层报台账”,对确需上报的材料,实行“一次采集、多方共享”,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只有把“无效负担”减下去,才能为基层干部腾出“干实事”的时间与精力,让他们有底气从“被动旋转”中停下来。


二要以“科学考核”为指挥棒,引导干部“主动转对方向”。《规定》指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实绩导向”,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唯材料、唯痕迹”的考核模式,建立以“群众满意度”“工作实效”为核心的考核标准。让“干得好”的干部“考得好、有奔头”。只有树立“重实绩、重民意”的考核导向才能引导干部跳出“应付指令”的思维,主动思考“群众需要什么、基层缺什么”,从“被动旋转的陀螺”转变为“主动服务的实干者”。


三要以“赋能提能”为支撑点,增强干部“自主旋转的动力”。《规定》明确“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培训,提升履职本领”,这是打破“陀螺困境”的长远之策。基层干部之所以被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干不会干、想创新没能力”。可通过开设“田间课堂”“案例教学”,邀请优秀基层干部、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帮助干部掌握“群众工作法”“矛盾调解技巧”;同时建立“上级部门结对帮扶”机制,让业务骨干下沉基层,手把手指导干部开展工作。通过“赋能”,让基层干部不仅有“想干事”的意愿,更有“会干事”的能力,从而真正摆脱“依赖外力鞭策”的困境,实现“自主高效运转”。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打破“陀螺困境”,不仅是为基层干部松绑减压,更是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为群众福祉增添保障。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遵循,持续深化减负赋能,定能让基层干部从“被动旋转”中解放出来,以主动担当、务实作为,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坚实的基层根基。(泸县财政局: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