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视觉“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习近平总书记用生动比喻阐明了实践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磨石”对干部锤炼意志、提升能力的关键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唯有“磨石”选得对、用得妥,方能真正磨出锋芒、练出真功,将广大干部锻造成能征善战的“利刃”。
深刻领会“磨刀石”的核心内涵与本质要求。优质磨石粒度均匀、硬度适中、自锐性好,能高效、平滑地磨砺刀刃。在干部培养中,“磨石”是指那些能够锤炼干部党性、意志、品格和能力的实践载体;“材质成分”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贴近群众的基层一线、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磨砺原理”在于将干部置身于实践考验,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从而去除思想杂质、强化担当精神、补齐能力短板。磨刀的过程,讲究角度、力度与耐心,干部培养同样需要科学的方法、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周期,急功近利则欲速不达。
高度警惕并坚决摒弃形形色色的“伪磨石”。劣质磨石,质地或过于坚硬,或过于松软,或粗糙含有杂质,用之非但不能磨刀,反而会损坏刀具。在干部培养中,同样存在形形色色的“伪磨石”。比如,有重形式轻内容,使干部精力耗费于文山会海、报表材料的“形式主义”的磨石,用之如同以光滑无磨料之石磨刀,徒劳无益;有内部竞争过度,流程繁琐,使干部聚焦主责主业、解决实际问题时间被严重挤压的“内卷消耗”的磨石,用之如同以含硬质杂质之劣石磨刀,易使“刀刃”崩损;有过度呵护使干部远离矛盾挑战,或放任不管缺乏必要指导支持的“保护失衡”的磨石,用之要么不起磨砺作用,要么易损伤根基;还有考核评价偏离实绩实效,使干部追求表面政绩、短期效应的“导向偏差”的磨石,用之如同磨刀只求光亮、不顾锋利,易产出华而不实的“样子货”,等等。以上种种,须严加防范。
着力锻造与用好淬炼干部的优质“磨石”。 要确保“磨石”质地纯正,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将政治训练贯穿实践全过程,引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重大战略、应对风险挑战中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使刀永不卷刃、永不偏锋。要确保“磨石”粒度适中、阶梯合理,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科学设计实践路径,从处理具体矛盾的“粗磨”起步,逐步进阶至驾驭复杂局面的“精研”,使干部在关键吃劲岗位锤炼韧性、增长才干。要确保“磨石”使用得法、张弛有度,坚持严管厚爱,建立健全一线识别、考核、激励机制,实现干部综合素质的螺旋式上升。(山东省费县县委组织部:孔祥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