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视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广大党员干部务必深刻领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内涵和实践要求,以理论学习一刻不停、查改之弦一步不松、为民服务一事不怠的清醒执着,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理论学习“一刻不停”,在深学细悟、深研细读中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作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唯有从思想源头入手,方能正本清源、涵养正气。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研细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刻把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核心逻辑,弄清楚“为什么要抓作风”“抓什么样的作风”“怎么抓作风”的根本问题,真正让铁规矩、硬杠杠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从思想源头上筑牢“不想”的堤坝。要把“警示教育”融入日常,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专家授课等形式,对照典型找差距、对照案例受警醒,要用好身边典型案例“活教材”,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铁的纪律确保党员干部始终方向坚定、步伐稳健、作风优良。
查改之弦“一步不松”,在动真碰硬、深挖细查中擦亮廉洁本色。“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作风建设成效如何,关键看问题找得准不准、改得彻底不彻底。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主动拿起“探照灯”和“手术刀”勇于直面思想上的懈怠、作风上的顽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既查摆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深挖隐形变异的个性“病灶”。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短期内能够立行立改的问题,要迅速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抓紧时间逐个击破,确保整改立竿见影;对于需要长期坚持解决的问题,要紧盯不放、抓长抓常,以“钉钉子”的精神倒排工期、久久为功、一改到底;对于容易回弹返潮、死灰复燃的顽固问题,要举一反三,注重从制度机制上找症结、想对策,既解决问题,又解决问题背后的根本成因。
为民服务“一事不怠”,在排忧解难、担当作为中深化群众感情。“作风建设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民生改善是标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造福人民、推动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下沉一线,到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工厂车间,在入户入企走访、民意调研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的困难。要聚焦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针对收集的民生诉求,建立“民情台账”,分级分类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人和责任时限,以钉钉子精神将问题一抓到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确保群众呼声有回应、诉求有着落、成效能感知。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作风成效的重要标准,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对群众不满意的工作要及时调整,确保能够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不断深化作风建设的群众根基。(山东省招远市委组织部研究室: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