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办好“三件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间 :   2025-10-28 16:5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廖育雨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既需破解发展难题,更要扎根群众需求、凝聚乡村合力。唯有以“办好家里事、做好邻里事、干好村里事”为抓手,从民生保障、文明治理、产业发展三个维度发力,才能筑牢乡村振兴根基,让乡村既有“烟火气”,更有“发展劲”。


办好“家里事”,以民生温度筑牢防返贫底线,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致贫返贫风险藏在农户的“柴米油盐”里,解在干部的“脚底田间”中。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携手遍访农户,方能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从“看不见”变成“摸得清”;聚焦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平日里常牵挂、节假时多关怀,才能让特殊群体不“掉队”;打通二维码求助、热线求助等多元化渠道,更能让群众诉求“一键直达”,把民生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唯有把“家里事”办实,才能织密民生保障网,为乡村振兴扫清后顾之忧。


做好“邻里事”,以文明新风激活治理效能,是乡村振兴的“润滑剂”。乡村治理的核心在人,关键在凝聚共识、涵养新风。通过鼓楼议事、群众大会修订村规民约,让移风易俗从“干部说”变成“大家定”,才能让文明规则落地生根;发挥党员干部、寨老的带头作用,构建“党员-网格-农户”管理模式,既能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更能让法治观念、文明意识融入日常;再辅以宣传栏标语、乡村文明宣传片的引导,便能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化解邻里矛盾、凝聚乡村合力,让乡村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干好“村里事”,以特色产业点燃发展引擎,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产业兴则乡村兴,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终究是“空中楼阁”。发展乡村产业,不能盲目跟风,需邀请专家实地指导,深挖本地生态、文化等优势资源,才能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路径;更要发挥致富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让“先富”带着“后富”干,以点成面推动户户参与产业发展,才能让产业红利惠及每一户村民,实现“处处有产业、家家有收入”的振兴图景。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由一件件“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累积而成的民生答卷。唯有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以民生保障守底线、以文明治理聚人心、以特色产业谋发展,才能一步步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贵州省从江县投资促进局:廖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