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激活科技人才发展“强引擎”
时间 :   2025-10-28 16:3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肖法超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作为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变量”,各级各地须提起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多措并举激活科技人才发展“强引擎”,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培根育苗,筑起成长“新高地”。“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培好育强科技人才是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不竭力量的关键一招,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统筹运用校企资源,推广使用企业导师和专业导师“双培育”模式,解决教育与实操、科技与现实存在的“两张皮”问题,提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须放开手脚,全力以赴为科技人才松绑,对人才多支持、少干预,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打破行政干预过多、条框枷锁桎梏的局面,不断提高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自主决策权,本着既鼓励创新、敢闯敢干,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原则,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要不断为科技人才提供参与重大课题、外出学习提升的机会,鼓励资深专家、行业领军人物与科技人才、初创团队“结对子”“传帮带”,帮助其实现理念升维、视野提级、能力提档。


铺路架桥,架起发展“快车道”。人才的自我实现的意识越强,对事业的认同度就越高,成就事业的动力也就越大。要为科技人才上升、发展铺路架桥,构建多元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在破“四唯”上“较真”,避免将论文数量和人才称号等作为科技人才考核评价唯一指标,探索低频次、长周期的考核机制,充分用好同行评议、专项评定,使评价更具权威性;聚集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分类评价,使评价更具专业性。要倡树以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为主的实践性评价导向,重点评价技术解决方案、高质量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效等代表性成果,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比相结合,硬性标准和柔性指标相结合,不断提高科技人才评价针对性、精准性,让科技人才贡献被肯定、价值被认同。


拴心留才,构建暖心“栖息地”。“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真“财”实策方能展示真心实意。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探索建立与科技人才创造效益相挂钩的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完善科技成果成效转化奖励制度,确保一流成果有一流报酬,用物质财富回报精神财富。要注重在政策扶持、政治关心上下功夫,扩大政策覆盖面、增大优惠兑现度,打破“均衡分配”“论资排辈”等限制,不搞终身制、不贴“永久牌”,主动为善于攻坚、肯闯难关的科技人才“留地方”“加位子”,让其有干头、有奔头、有盼头。要建立完善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体系,搭建社会化、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平台,落实生活补贴、提供住房保障、完善配套机制,主动纾解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家事”烦忧,助力科技人才在政务服务上“享便利”,在居住环境上“宜生活”。(山东省昌邑市委组织部:肖法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