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一尺一改”丈量城市治理新高度
时间 :   2025-10-27 14:1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安蕾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期,深圳一位“卷尺哥”意外走红。两年来,他手持一把卷尺,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专注为公共设施“挑刺找茬”,凡是他量出的问题,无一例外都被深圳有关部门迅速响应、高效整改,“秒改”的速度与力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一把普通的卷尺,在深圳街头不仅量出了城市治理的精度,更量出了政府为民服务的初心。这场市民主动“挑刺”与政府快速“整改”的双向奔赴,构建起了民意诉求与城市管理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生动诠释了现代城市治理应有的温度。


一、听民声,织密民意吸纳“一张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卷尺哥”反映的问题,平均三天内就能得到处理,有的甚至当天解决,支撑这种高效回应的背后是“@深圳-民意速办”平台的强力支撑,更是“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党政机关要把社情民意作为决策的“指南针”、工作的“风向标”,加快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贯通的民意吸纳体系。线上要整合热线、网站、政务App、社交平台等多维渠道,构建“一键通达、一网统管”的民意处理中枢,实现诉求“即时受理、精准分办、全程可溯”,真正打造起“看得见民意、听得见民声”的反馈系统。线下要推动干部“迈开步子、扑下身子”,走进市井街巷,聆听群众心声,从老百姓的视角去观察、体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变被动接诉为主动寻访。要建立健全民意分析研判机制,对收集的问题梳辫子、分类别,厘清个性与共性、当下与长远,真正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使政策举措既能解民生“近渴”,又能谋发展“远水”。


二是提质效,打造高效落实“责任链”。“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深圳以“秒回式响应、闪电式整改”直面市民监督,打破了公众对政府部门“投诉难、解决慢”的刻板印象,彰显了“闻过即改、立行立效”的政务服务力度。各级党政机关要从思想深处摒弃“官本位”观念,牢固树立“百姓事无小事”的服务意识,对待群众反馈,不论巨细,都要以“闻过则喜”的胸襟接纳,以“立查立改、即知即改”的作风抓好落实,不能因事小而忽视、因琐碎而推诿。在机制层面,要着力完善“受理—交办—处置—反馈—评议”全流程闭环,明确权责、限时办结、强化协同,主动开展“回头看”,形成“诉求有着落、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评价”的治理回路。同时要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型,通过对高频问题、共性隐患的系统梳理,做到“未诉先办、举一反三”,实现城市治理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能级跃升。


三、聚民力,奏响协同治理“大合唱”。“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卷尺哥”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标志着市民从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政府从“单向管理”转向“协同治理”,这正是“1+1>2”治理合力的生动体现。对于党政机关而言,城市治理绝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合唱”。一方面,要完善群众参与的激励与反馈机制,对积极提供有效线索、提出合理建议的市民,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等,探索设立“民生监督先进个人”“城市体检官”等称号,让监督者有荣誉、参与者有获得感;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监督权利,不回避问题、不压制声音,对群众所提意见,无论是否采纳,都要予以及时、诚恳的回应,避免让“说了也白说”挫伤民心。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作用,挖掘并宣传“卷尺哥”这样的身边典型,讲述普通市民参与治理的故事,让更多人意识到“城市治理与自己息息相关”;开展“城市体检日”“公共设施找茬大赛”等活动,鼓励市民走进街头巷尾,发现问题、补充线索,营造“人人关心治理、人人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让主动监督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


当千千万万个“卷尺哥”拿起心中的尺子,当每一份民声都能得到及时回应、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高效解决,城市治理将不再只有光鲜的“面子”,更有温暖的“里子”,每个人都能在细微中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治理的力量。(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涛雒五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