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点视觉
 焦点视觉“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基层一线,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矛盾问题的“聚集地”,更是培养和锤炼人才的广阔天地。当前,各地在招才引智上不遗余力,但一个关键命题日益凸显:如何将人才的“活水”引向基层,并让他们在基层的实践中茁壮成长,实现从“引得来”到“留得住、用得好、长得壮”的深刻转变?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基层从单纯的人才“需求地”,全面升格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蹲苗田”,构建起在基层培养人才、从基层选拔人才的良性循环。
深耕实践课堂,锻造过硬本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是距离群众最近、矛盾最集中、实践最生动的地方,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无可替代的。基层是淬炼政治能力的“大熔炉”。在基层,年轻人才能够最直观地理解“人民”二字的千钧分量,最真切地感受国情民情的复杂多元。要通过处理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务,深刻领悟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学会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从而不断夯实宗旨意识,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提升做群众工作的看家本领。
磨砺实战前沿,挺立担当铁肩。“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特性决定了基层是培养“多面手”的最佳舞台。无论是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治理,还是调解邻里纠纷、应对突发事件,都需要人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社会等多种知识,锻炼组织协调、应急处突、群众沟通等多种能力。这种在“干中学、学中干”的成长模式,能够有效治愈“本领恐慌”,练就解决实际问题的“铁肩膀”。
淬炼务实作风,夯实成长根基。基层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功,成效如何,群众一眼可见、感同身受。这种环境迫使人才必须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只有经历过基层的“风吹浪打”,才能洗去书生气和骄娇二气,养成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构建全链生态,畅通育才路径。构建基层人才培养全链条生态,需系统推进,实现人才“下得去、长得好、上得来、留得下”。畅通渠道“下得去”,树立基层用人导向,形成“不下基层,不成大器”共识。精准培育“长得好”,松绑减负聚焦主业,建立导师帮带,精准培训,关键岗位压担子促成长。打破壁垒“上得来”,拓宽选拔渠道,建立实绩与口碑评价体系,让实干者脱颖而出。(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吴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