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一把卷尺量出基层治理“新刻度”
时间 :   2025-10-26 16:0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任静怡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深圳一位普通市民“卷尺哥”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两年来,他手持卷尺走遍街头巷尾,专注为城市公共设施“找茬”。令人惊叹的是,他通过短视频反映的千余个问题,平均3天内就能得到有效处理,部分问题甚至当天解决。这种市民主动参与和政府快速回应的良性互动,不仅展现了令人称赞的“深圳速度”,更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深刻启示。


卷尺丈量为民初心,联系群众要有“温度”。“卷尺哥”手中的卷尺,量的不仅是设施的物理尺寸,更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心距”。他关注的井盖高差、坡道坡度、盲道畅通等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直接关系到群众每天的出行安全与便利。这让人联想到乡镇干部在走访时发现,村里新修的公厕因台阶过高,老年人使用极为不便。他立即组织施工队进行改造,增设扶手、降低台阶,这个小小的改动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正如“卷尺哥”现象所揭示的,人民至上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行动中。基层工作者应当从群众最关切的小事入手,用精准精细的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工作的成效真正经得起群众“满意度”的丈量。


卷尺彰显机制创新,为民服务要有“速度”。“卷尺哥”现象的背后,是一套高效运转的治理机制在有力支撑。深圳通过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的探索,主动从互联网平台发掘线索,形成了问题核实、快速立案、全程督办的工作闭环。这种创新机制在基层同样得到生动体现。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道路破损问题后,通过手机APP上传,工作人员即时派单,养护队伍当天就能完成修补。这种快速响应机制,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的“履职清单”,让基层治理的“速度”直抵民心。


卷尺标注全民参与,基层治理要有“广度”。“卷尺哥”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它重构了城市治理的良性生态。在深圳民意速办平台上,2000多人提出过10次以上建议,80多位“点子王”献计超百次。这些数字背后,是市民参与治理的热情在涌动。在广大农村,这种参与同样焕发着活力。如今,各村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邀请普通村民参与村庄规划讨论,一位老农提出的灌溉渠修整建议被采纳后,有效解决了百亩良田的灌溉难题。当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行走的传感器”,政府部门做好“在线的应答器”,基层治理就从“你和我”变成“我们”,真正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如今在深圳街头,“卷尺哥”依然每天带着他的卷尺穿梭忙碌。这把看似普通的测量工具,早已超越其物理功能,成为衡量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精准刻度尺。它提醒着我们,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千尺万尺不如群众心中的“心尺”。当每一位基层干部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好心中这把“卷尺”,我们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才能真正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答卷写在群众的笑脸上。(崔口镇人民政府:任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