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视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此次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不仅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盼,更肩负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时代重任。广大党员干部应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察民意、解民忧、久久为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十五五”启航,察民意是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 如何确保规划符合国情、贴近民生,让中国式现代化蓝图更加清晰、步伐更加稳健?关键在于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规划编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集思广益的民心工程。当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站稳人民立场,越是任务艰难,越要倾听人民呼声。从线上建言平台到线下调研走访,从专家咨询论证到基层代表座谈,多渠道、多形式的民意征集,既是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古老智慧的传承,更是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创新实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主动“触网”、善于“用网”,沉到一线听真话、察实情,摸清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吸纳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让“十五五”规划真正体现人民意志,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行动纲领。
“十五五”攻坚,解民忧是发展进步的“核心标尺”。 “发展为了什么、要依靠什么?”这是谋划推进“十五五”时期各项工作必须回答好的根本性问题。答案清晰而坚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才有意义;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才有动力。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要将“解民忧”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其作为检验发展成效最直观、最核心的标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中,必须始终锚定民生坐标,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领域,持续精准发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将职责使命与群众期盼对标,推动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民生关键处、群众心坎上,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五五”致远,久久为功是惠泽民生的“关键密钥”。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决定了其进程绝非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程,而是一场需要保持历史耐心与战略定力的长期接力。“十五五”作为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程,既要着力破解当前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更要着眼构建推动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长远制度体系,决不能因一时进展而松懈,也不能因任务艰巨而退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把持续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准绳。要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让千千万万个“小目标”汇聚成国家发展的“大图景”,以恒心办民生实事,以韧劲破难题积弊,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年接着一年奋斗,能积小成为大成,让民生福祉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委组织部: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