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选调生被指骚扰女性:网络时代如何把好公务员“入口关”
时间 :   2025-09-26 14:1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郑勇钢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一则关于山东菏泽学院毕业生袁某在考入威海市选调生后,被曝出曾在视频平台发表不当评论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随着属地组织部门公布调查结果,确认袁某确实发表过不当言论但已自行删除,且经全面调查未发现影响录用的情形,已按程序办理入职。这一事件再次将公务员政治审查机制推向舆论焦点,引发人们对公务员选拔标准与监督机制的深入思考。


公务员政审机制是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在于确保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更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这一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公务员的高标准、严要求,是维护国家机关纯洁性与公信力的重要保障。袁某事件中,当地组织部门在录用前已注意到相关问题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录用决定,体现了政审程序的正常运转。


然而,袁某事件恰恰暴露了传统政审机制面临的新挑战。在数字化生存日益普遍的今天,每个人的网络言行都可能成为公共审视的对象。公务员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其网络言论理应受到更为严格的约束。尤其是选调生作为优秀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渠道,其选拔标准历来严格。政审环节不仅要核查违法犯罪记录,更要考察道德品行、社会责任感等软性指标。但现有的政审机制主要依赖档案材料、组织鉴定和走访了解,对于网络言论这一“数字足迹”的审查存在一定盲区。


公务员承担着服务公众、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社会对其道德品行的要求理应更高。这不仅是职业伦理的要求,更是公共信任的基础。选调生作为未来的公务员储备人才,其言行举止更应体现出应有的素养和品格。


袁某在社交平台上的不当言论,虽然发生在其成为公务员之前,但这种行为模式反映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确实值得关注。对女性的不尊重、对边界的无视,这些问题不会因为身份的转变而自动消失。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此类行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纠正,可能会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显现。


面对这一事件,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个案的处理,更是制度层面的完善。首先,政审机制应当与时俱进,将网络言行纳入考察范围。技术手段的进步为此提供了可能,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更加全面的背景调查体系。其次,需要明确网络言论的边界和标准。什么样的网络言论属于不当言论?什么程度的不当言论会影响公务员的录用?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明确,既要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也要维护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公信力。再次,应当建立动态监督机制。公务员的道德品行不是一次性的考察,而应该是持续性的要求。建立包括网络行为在内的长效监督机制,既有助于防范问题的发生,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面向未来,我们期待公务员政审机制能够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真正成为选拔优秀人才、净化公务员队伍的有效制度保障,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委组织部:郑勇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