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回望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孕育出的爱国情怀、抗争意志与团结力量,至今仍是激励年轻干部前行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年轻干部唯有主动学习伟大抗战精神,将其融入血脉、付诸行动,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校准方向,为国家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学习伟大抗战精神,首要在筑牢 “宁死不屈” 的理想信念。抗日战争中,无数青年以生命践行信仰,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节。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作战,腹中仅有未能消化的树皮、草根与棉絮,却始终坚守 “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的信念;“左权家书” 字里行间满是对民族解放的执着,即便深知战场凶险,仍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反观当下,部分年轻干部面对学业压力、职场竞争便轻言放弃,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 “总开关” 未能拧紧。年轻干部当以抗日先烈为镜,在学习中明晰人生价值,在迷茫时坚定前行方向,让理想信念成为抵御挫折的精神铠甲。
学习伟大抗战精神,核心在厚植 “家国至上” 的爱国情怀。从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的呐喊,到无数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战场,抗战时期的年轻干部用行动诠释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赵一曼面对酷刑坚贞不屈,在遗书里仍嘱托儿子 “好好学习,长大了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中弦歌不辍,用知识守护民族文脉,彰显了 “国难当头,唯有担当” 的赤诚。如今,青年科研人员扎根戈壁攻关 “卡脖子” 技术,年轻医护人员逆行抗疫守护生命,都是爱国情怀的当代延续。年轻干部应从抗日历史中汲取养分,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让爱国成为青春最坚定的底色。
学习伟大抗战精神,关键在践行 “团结奋进” 的时代担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的结果。无论是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还是百姓 “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 的无私支援,都印证了 “团结就是力量” 的深刻道理。“狼牙山五壮士” 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用牺牲诠释了集体大义;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展现了军民同心的智慧与勇气。今天,在乡村振兴一线,青年干部与村民携手实干;在科技攻关前沿,青年团队协作突破,延续着团结奋进的精神血脉。年轻干部当摒弃 “精致利己” 的心态,在集体中找准定位,在协作中成就事业,以团结之力书写时代答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伟大抗战精神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鲜活的指引。年轻干部学习伟大抗战精神,不是要复刻历史场景,而是要汲取精神力量。唯有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团结担当融入日常,才能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愿每一位青年都能以先烈为榜样,让青春在传承中成长,在担当里闪光,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人民政府: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