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基层党建距离AI人工智能还有多远?
时间 :   2025-09-22 17:3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刘通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基层党建作为党组织体系的重要基础,与AI技术的融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当前,基层党建与人工智能的距离既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这种矛盾状态恰恰反映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从技术应用层面看,基层党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已取得显著突破。智能党务管理系统在多地推广应用,实现了党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高效化。贵州高速集团打造的智慧党建系统将28个工作流程、302个工作步骤嵌入系统,配套数百个工作模板和常见易错提示,极大地提升了党务工作效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建立的“人工智能思政创新实验室”引入AI数字人技术,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些创新实践表明,AI技术正在重塑党建工作的方法和方法论。


在基层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大赋能作用。崇州市推出的“AI网格员”智慧治理平台融合多种先进技术,构建起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该平台通过智能识别和监测功能,切实提升了服务群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河南范县创新的“三色处置”模式,通过智能化分级处理机制,使问题平均处理时间压缩六成,展现了智能治理的显著效能。这些实践案例证明,AI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


然而,基层党建智能化转型仍面临多重挑战。数字鸿沟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年龄段党员之间的数字素养差异,许多基层老党员面临“技术鸿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也不容忽视,党员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同时,技术适配性与实用性困境需要破解,现有的一些“智慧党建”平台存在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资金与人才支持体系尚未健全,欠发达地区基层党组织缺乏引入AI技术的经济实力和专业人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基层党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现实距离。


缩短这段距离需要采取系统而务实的推进策略。理念创新是先导,必须确立“技术赋能党建”的基本原则,明确AI是增强而非削弱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工具。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应加大投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数字化改造,为AI技术应用搭建硬件和网络环境。人才培养与机制保障是支撑,要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数字技能培训,建立既懂党建业务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未来,AI技术与基层党建的深度融合将重塑党建工作形态。党组织将变得更加“智慧”,能够实时感知党员状态、精准预测趋势风险、科学决策党建任务。党员教育管理将更加个性化,基于每个党员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管理服务。组织生活将超越物理空间限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现实虚拟互动的全新体验。这些变革不仅将提升党建工作效率,更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需要强调的是,技术只是工具,基层党建的核心永远是人、是政治功能、是组织力的提升。AI技术必须服务于增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而不是相反。我们要防止陷入“技术万能论”的误区,始终牢记党建工作的政治属性和人文关怀。


基层党建与人工智能的距离,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和理念更新的进程。这段距离的跨越需要每一个党务工作者的共同探索与实践,需要以开放而审慎的态度迎接技术带来的变革。当传统的组织优势与最前沿的技术力量相遇,必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履行凝聚群众、服务发展的职责使命。人工智能与基层党建的深度融合,必将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