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我迎来入职一周年的日子,电子日历悄然翻转到1,电脑桌面上,庆祝山东省委组织部建部100周年的红色标语闪着暖光。“1”年光阴,短如朝露初凝;“100”载征程,长似星河奔涌。通过深入学习百年部史,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个人微光并非孤立存在,终将要汇入百年组工精神那浩瀚而温暖的光河。作为00后组工新兵,一场始于传承、归于践行的“追光”之旅,在刚刚踏入组织部时已悄然开始。
初识——传承百年,光而不耀
初次给宋科长汇报工作,引人注目的是宋科长桌上那支旧钢笔,它静卧案头,更像一枚时光淬炼的勋章。第一次真切感受它的力量,是我提交那份干部考察汇报提纲后,原本自信于电子文档的利落,却被打印稿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所震撼。从关键表述到标点符号,宋科长从头到尾修改了大部分内容。那沉稳的墨痕,深刻让我感受到组工前辈严谨的作风。宋科长递回文件,严肃地说道:“组织工作无小事。一笔一画,关乎同志政治生命,关乎组织庄严信誉,既要用词准确,更不能有低级错误。”就是那份近乎固执的认真,承载着老组工对“严谨”的苛刻坚守。某次参与一项紧急考察任务,团队分工协作、连续奋战,确保了程序规范无误、汇报准时完成。每当窗外城市沉入寂静,组织部各科室却经常灯火通明。我逐渐领悟,百年组工精神并非尘封于历史,它早已化作组工前辈们每一次键盘的敲击、每一回伏案的背影、每一句互相鼓励的话语,如一条炽热的星河,在当下奔涌不息,照亮我们这些后来者前行的每一个脚印。
这份沉甸甸的传承,在部风部史展馆找到了历史的回响,那些泛黄的文件、斑驳的证章无不述说着对职责的敬畏,这穿越百年的信仰之光与“光而不耀”的组工精神,正通过这些沉默的纸页穿透岁月,沉甸甸地传递给每一个组工新人。
再识——微光如炬,伴我前行
当理论学习融入实践之河,微光便凝聚成照亮前路的火炬。跟随组工前辈深入基层调研,文稿与数据背后的鲜活图景才豁然清晰,社区书记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奔忙的身影,村党支部书记对每一位村民情况的熟悉,第一书记倾力帮扶发展产业的决心——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为组织工作注入了真切而温暖的底色。于细微处,我开始体悟,每一个岗位皆可成就不凡,每一份坚守都在无声滋养时代的价值。
这价值,早已熔铸在一代代组工先锋的精神血脉之中。从“组织部就是干部的家”的新四军首任组织部长李子芳,在皖南事变被捕后仍于狱中秘密建起党支部,坚持斗争直至壮烈牺牲,以生命诠释何谓“信念如钢、对党忠诚”;到“宁可身体透支,不让工作欠账”的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曾建,用六年时间踏遍千村万组,写下六十余本沾满泥土气息的民情日记。他身边相伴始终的,不过一条毛巾、一双解放鞋和一顶草帽,却丈量出组工干部最厚重的为民初心。他们身处不同年代,却共同书写着“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工“答卷”。正是这些身影,提醒我们年轻组工干部:每一步前行,需脚踏实地;每一次选择,须心系人民;每一刻坚守,皆在续写历史。
深识——立志为光,星火燎原
当日常的微光在肩头沉淀,那束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光,已内化为血脉中的滚烫力量。作为新生代组工干部,生逢建部百年的坐标,身处“传帮带”的链条上,更应深知“为光”二字的千钧重量。
这重量,是遇到挫折时前辈的鼓励,是整理档案时呼吸的轻缓,是面对群众时眼神的真诚。无论是每一次材料撰写时字斟句酌的较真,每一回政策宣讲时换位思考的耐心,每一场组织生活会时的坦诚,都是在组织工作奋斗历程中赓续“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部风。在组工前辈的感染下,一个念头在我心中逐渐变得坚定:不仅要做百年组工精神的追随者,更要做火种的传递者。年轻组工干部更应主动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进取”的根本转变,真正做到由“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持续求索的姿态锤炼党性、砥砺初心。既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思想根基、把稳行动之舵;也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积极投身实践锻炼,虚心向身边榜样请教,在干中学、在事上练,努力成长为组织工作的“多面手”。继续让严谨的墨迹在电子文档里延续,让务实的作风在数据库里扎根,让为民的初心在新媒介中生长。
这场“追光”之旅,既是回溯历史的致敬,更是创造未来的宣言。愿以吾辈之青春,续百年之荣光,让组工精神的光芒,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愈发璀璨,永不落幕。(济宁市汶上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