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产业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人才成长也离不开产业的滋养。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只有深入推进“产才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驱动效能,激活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释放“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强大合力。需从企业、高校、人才多维度发力,推动“产才融合”,促进产业与人才协同共进、互利共赢。
聚焦企业使命,以“多维驱动”推进产才协同靠拢。企业在产才融合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战略规划上,企业要紧跟行业趋势与技术变革步伐,依据自身业务规划,精准识别产业发展所需人才。通过绘制人才地图,与高校、研究机构携手搭建产业人才数据库,让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的稀缺人才无处遁形。同时,突破传统岗位限制,设计“技术+商业”等跨职能角色,以适应产业融合的新需求。在人才引进机制方面,采用项目合作、兼职顾问、短期聘用等灵活形式,吸引高端人才,降低全职用人成本,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在生态营造上,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设立实验室、产业学院或实训基地,使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促进知识的双向流通。
聚焦高校定位,以“创新驱动”精准对接产业靠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在产才融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高校积极革新传统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开设“微专业”,并实现学分与行业认证的转化,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搭建横向融通的跨学科创新平台,组建如“智能网联汽车学院”等产业导向的交叉学院,整合多专业资源,打造包含车企技术总监的多元化教师团队,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高校积极拓展外部合作,加入地方政府主导的产教联盟,共享企业设备资源库,共同申报重大专项。从“供给导向”转变为“需求牵引”,高校以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固有壁垒,让产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努力达成“入学即入行、毕业即领军”的人才培养新高度。
聚焦人才核心,以“主动驱动”实现价值跃升靠拢。人才作为产才融合的核心枢纽,需摒弃“被动适配”的观念。要主动培养产业敏感度,定期研读《产业发展白皮书》、龙头企业技术路线图,构建个人产业知识库,明确关键技术与人才缺口领域。着力塑造T型能力结构,融合硬技能、软技能与产业认知,考取行业权威认证,学习产业经济学基础,掌握产业链图谱绘制工具,明晰自身岗位价值。积极创造连接机会,通过反向实习弥补学术前沿认知差距,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企业解决方案获取收益,以“周末专家”模式为产业链企业服务积累经验,匹配政府“揭榜挂帅”项目获取支持。人才主动作为推动产才融合,就是要以产业视角解读技术价值,用商业思维包装专业能力,成为产业生态的高活力节点,实现从“人才红利”到“人才溢价”的精彩转变。(山东省梁山县委组织部 :徐上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