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立秋之时,暑气尚未散尽,收获的期盼却已在希望的田野里酝酿。古人以“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来描绘立秋的三重特征。金色的季节里,年轻干部当从立秋“三候”中深切体悟成长之道,让青春的力量绽放在基层一线。
凉风至,暑未消,立秋之收在“收心”,当祛躁气养静气,站稳立场坚定信念。立秋过后,早晚已有凉意,晨起暮至的凉风是最好的“清醒剂”,提醒年轻干部戒骄戒躁沉心静气,摆脱暑气的侵扰,心无旁骛站稳立场。养静气首要是在强化理论武装上。年轻干部初入基层一线,容易陷入事务性忙碌,尤其是遇到工学矛盾时,更容易放松理论学习,而“刚参加工作的干部就像小树苗一样,需要精心浇灌、修枝剪叶,基础打扎实了才能茁壮成长”,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少些浮躁多些定力,通过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悟、知行合一用,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同时,凉风至也提醒年轻干部,倏忽立秋、时光易逝,更应珍惜光阴把握当下,在实践中彰显自身价值。
白露生,万物实,立秋之收在“收获”,当勇作为敢争先,砥砺奋进一心为民。有多少耕耘,才会有多少收获。无论是乡村振兴一线,还是项目开工现场,“躺平”没有出路,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困难躲着走,收获的时候只会两手空空。要锤炼过硬本领。年轻干部刚踏上工作岗位,有时会有“本领恐慌”,甚至会无所适从,但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方能在火热的实践中练就能挑能扛的“铁肩膀”。要常怀为民之心。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群众满意了就是最大的“收获”。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寒蝉鸣,音渐远,立秋之收在“收声”,当常警醒存戒惧,谦虚谨慎清廉自持。对比夏蝉之热烈,寒蝉之鸣在收声,是知秋而谦抑,更是察时序而动的警醒,提醒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唯有将身段放低,摒弃“骄娇二气”,方能不断厚积干事成事的底气。寒蝉之鸣在知暑尽秋来,其声自远因其“居高”,更因其“出尘不染、饮露餐风”的品格。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习气的侵蚀,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从小事小节入手筑牢思想防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立秋,是收获的序章,也是盘点的伊始。站在秋日的节点上,年轻干部既要回望从春天而来的步伐是否稳健、收获是否盈仓,更要在新的起点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干实绩在新征程中彰显自己的担当作为。(山东海阳市纪委监委:包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