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下,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第一次彻底反对外来侵略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胜利,不只是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精神传承。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不应止于缅怀,更要以此激发我们不断奋进,取得新时代建设的更大成就。
赓续抗战精神,要敢于斗争。抗战精神的核心,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民族气节。这种气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是流血牺牲、拼死抗争;而在今天,则应转化为面对挑战时不退缩、直面问题时敢担当的实际行动。例如,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我们是否具备打破封锁、实现自主创新的战略定力?能否像抗战先辈那样,在最困难的时刻坚定信念、不轻言放弃?答案应通过我们的实践来给出。
赓续抗战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信念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在关键时刻做出抉择的内在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枪林弹雨,而是利益博弈、思维碰撞与社会转型的考验。若要真正继承抗战精神,就应从坚定“四个自信”出发,敢于思辨、善于质疑,并以行动回应时代的呼唤。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样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支撑。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整个抗战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赢得抗战胜利。当前,面对各种困难与压力,更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沿着总书记指出的科学道路,不断前进。
赓续抗战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抗战的胜利,本质上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正如当年中国人民以“小米加步枪”对抗侵略者一样,今天我们推动乡村振兴、社会公平、生态文明建设,也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比如,基层治理中,认真听取民意,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充分吸取群众的经验与智慧,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有“温度”。这都是衡量我们厚植人民立场的现实检验。厚植人民立场,就需与群众共同弘扬奋斗精神。当前,不论是经济转型、科技突破,还是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改善,都离不开与人民群众共同弘扬脚踏实地、持续用力的奋斗精神,杜绝党员干部存在“躺平”的心态与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
赓续抗战精神,要增强忧患意识。抗战的艰难历程提醒我们,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时刻警醒发生的危险与隐患。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到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居安思危的战略警醒。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保密规定,拒绝敌对势力的拉拢与腐蚀,不透露泄露党与国家的秘密。增强忧患意识,需要青年群体的广泛参与,广大青年要珍视当前的和平环境,自觉坚持整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居安思危的战略眼光,坚决抵制网络与线下的各种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认真践行自身国防义务。(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宣传部: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