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让农村路成为“通向幸福的毛细血管”
时间 :   2025-08-04 16:3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据《农民日报》8月2日报道,今年以来,河北唐山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通过精准规划项目、完善路网设施、加强养护管理,打造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截至6月底,已完成211.6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改造任务。用科技定标准、以责任铸常态、靠群众把路护好,农村路变成了“通向幸福的毛细血管”。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不是口号,河北唐山的成功秘诀首在每日巡查、AI预警、乡规民约的具体行动;不是推诿,是三层“路长制”下责任明确、对接顺畅。这种变化在村民口中变成了信任与温度:“以前出门要早打听路况,现在客车来了我就放心去镇上买菜。”“出行难”向“出行易”转化,公共服务成了“自己事”“家门口的保障”。这一套做法推进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域公交通达,不仅打通了村与城的通道,更在乡村振兴中铺就了“人气+活力+安全”三合一的基础设施大动脉。


此举值得借鉴,发扬“两手抓”的做法。一手抓定标谋划、智建提效、全程管养、共治共享。另一手抓“查、改、护”。用“数据在手、路长在岗、群众共建”,取代了“看不见、管不到、养不实”的旧作风。过去巡查走形式、维修靠举报;现在是AI识别先知、乡规民约共守、县乡村三级联动快速响应。截至6月底,唐山市已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211.6公里,建制村通客车率和县城30公里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均达100%,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均达到5A级,客货邮合作线路开通4条、站点建设23个,形成外通内联、安全便捷的路网。这些数字不是冷冰冰的统计,而是村民日常“从家门到镇上只需半小时”“孩子上学再不用颠簸”的真实感受。


各级干部要把群众出行当成“自己的路、自己的责任”,让“群众一句话、马上有人办”成为新常态;实践路径上推广“具象榜样→可学方法→情感共振→行动指南”闭环——选树典型,编成操作手册;推行智慧巡查+路长包干+村规民约“三结合”;每月开展“路况公开+群众评议+绩效挂钩”三调度,用“定、查、修、评”四字诀形成闭环反馈。基层要建立“路情日报+问题清单+整改回头看”机制,做到发现即处置、处置即反馈、反馈即晒榜。


展望未来,让每一条农村公路都成为连接群众幸福与区域发展的生命线。持续深化“农村公路+”模式,把路修得通、管得严、护得稳、用得活,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在路上融合,使道路不只是通向远方的铺装,更是承载希望与共建的桥梁。(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