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担当,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报国赤诚;从南湖红船“开天辟地”的建党初心,到新时代“我将无我”的为民情怀,历史的星河中始终闪耀着精神传承的火光。新征程上,唯有以史为镜、向史而新,在传承与超越中熔铸初心,于坚守与突破中勇担使命,方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以史为镜,照见“大道之行”的初心本色。初心是文明传承的精神密码,是跨越时空的价值坐标。商鞅“徙木立信”彰显变革者的赤诚,张謇“实业救国”书写企业家的担当,范仲淹“先忧后乐”筑起士大夫的精神丰碑,这些历史剪影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天下为公”的精神图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将初心使命融入血脉:长征途中“半条被子”温暖民心,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执着,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坚守……这些精神丰碑在时空交错中形成共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需以历史为镜,才能牢记初心使命,才能在自己的本质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以史为师,锤炼“劈波斩浪”的担当铁肩。历史长河奔涌的规律,始终昭示着实践创新的方向。王安石变法虽败,但其“天变不足畏”的革新精神仍启迪今人;张居正“一条鞭法”虽止,却为现代税制改革提供历史注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历史智慧中汲取奋进力量:延安时期“三三制”政权开创民主政治新范式,小岗村“红手印”按下改革开放启动键,新时代“精准扶贫”攻克千年贫困堡垒。如果没有以史为师,没有“劈波斩浪”的担当铁肩,我们就没有这些成就可言。因此,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员干部更需要以史为师,勇于担当,披荆斩棘,勇于革新,才能当好人民满意的公仆。
以史为炬,点燃“文明新生”的传承之光。文明传承需要守正创新,使命担当呼唤代际接力。前有敦煌莫高窟千年守护者“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诠释着文化传承的韧性;故宫文物修复师“与时光对话”的匠心,演绎着技艺传承的执着。后有新时代的传承者正以创新续写文明,如,良渚古城遗址通过数字建模重现五千年前的水利系统;非遗传承人借助3D打印技术让千年木雕走进现代家居;95后考古工作者用碳14测年技术破解三星堆文明密码……这些实践表明,唯有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科技交融共生,方能激活文明传承的“一池春水”。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更需要以史为炬,坚持守正创新,当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从江县司法局:郭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