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空心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结构失衡”、“党组织活动形式化,凝聚力不足”、“集体经济薄弱,人才吸引力匮乏”、“城乡资源割裂,协同治理缺位”等短板弱项。要破解这些困境,就要统筹资源、精准施策,通过政策引才、模式创新、产业赋能、考核激励“四轮驱动”,打破“空心化—党建弱化—发展滞后”的循环链条,推动“空心村”向“实心村”转变,推动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人才双向交叉流动。设立“空心村”党建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完善党员教育培训设施,增强岗位吸引力。实施“人才回引计划”,由省级统筹,对返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党员给予住房补贴、创业贷款贴息等政策倾斜。建立“返乡人才库”,定向培养村“两委”后备干部。推动城乡干部交流,市级组织部门统筹选派年轻机关干部到“空心村”挂职,同时安排村干部到城市社区、企业跟岗学习,提升治理能力。
二是创新组织模式,破解活动单一低效困境。推广“跨村联建”促融合发展机制,统筹相邻“空心村”组建联合党组织,共享党员资源,联合开展组织生活,解决单村党员不足问题。开发适老化党建平台,搭建简易版党建APP或平台,通过“一键听党课”“方言版政策解读”等形式,降低老龄党员学习门槛。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在务工人员集中地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点,通过线上签到、返乡集中补课等方式,确保外出党员“离村不离组织”。
三是推动产业振兴,夯实党建引领发展基础。实施“一村一策”产业帮扶,农业部门牵头,为“空心村”量身定制特色产业规划,引入龙头企业通过“村企共建”模式盘活资源。各级财政设立集体经济专项扶持基金,支持“空心村”发展土地托管、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收益按比例反哺党建和民生工程。打造“红色文旅示范带”,整合“空心村”农耕文化、红色遗址等资源,由文旅部门统筹规划,通过“党建+研学”“党建+康养”等模式激活乡村经济。
四是强化考核激励,有效激活党员群众参与热情。将“空心村”党建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对整改成效显著的县乡给予土地指标、项目审批等政策倾斜。建立“党建与民生联动评价机制”,将党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实务工作纳入积分管理,积分结果与评优、补贴挂钩。(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委组织部:谢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