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寥寥数语既道出了自然节气中万物生长的黄金节点,也蕴藏着中华文化对“适度”“奋进”的辩证哲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强本领。”作为新时代基层年轻干部,当以“小满”为镜,在“未满”中永葆进取之心、在“渐满”中锤炼实干之能、在“待满”中积蓄奋进之力。
以“小满未满”的清醒认知,涵养“知不足而后勇”的谦逊品格。小满节气,“麦秋至”而未熟,恰如人生成长中“将满未满”的黄金阶段。《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年轻干部初入基层,尤需警惕“小满即安”的心态,当以“未满”之姿保持清醒。常怀“空杯心态”,如“麦穗低头”般谦逊,主动拜群众为师,在走村入户中读懂“田坎上的学问”,在家长里短里领悟“屋檐下的智慧”;秉持“归零意识”,如“江河渐满”般进取,以“蛇行千里”的韧劲破除“本领恐慌”,在理论学习中夯实“根须”,在政策落实中延伸“枝干”。“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习近平总书记以射箭为喻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唯有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才能在基层沃土中破茧成蝶,让思想与能力始终紧跟时代步伐。
以“小满务实”的耕耘精神,锻造“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担当。“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农谚中蕴含的时令规律,揭示了务实与时效的重要性。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年轻干部要发扬“抢水耕田”的劲头,既要有“谋定后动”的智慧,更要有“起而行之”的魄力。深耕“责任田”,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在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当好“施工队长”;善作“绣花功”,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态度,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细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幸福拼图”;敢啃“硬骨头”,面对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既要“逢山开路”解难题,又要“抽丝剥茧”建机制,让“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正所谓“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才能在躬身实践中淬炼成钢。
以“小满蓄势”的成长自觉,厚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战略定力。小满三候,从“苦菜秀”到“麦秋至”,既是生命的勃发,更是能量的积淀。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之说,恰与年轻干部的成长轨迹异曲同工。基层工作如“逆水行舟”,需以“望尽天涯路”的视野、“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在“板凳坐得十年冷”中厚积薄发。善积“理论之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案头卷”“枕边书”,在深学细悟中铸魂增智;善蓄“实践之力”,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矛盾化解第一线,在“热锅蚂蚁”般的考验中练就“七种能力”;善修“为民之心”,始终牢记“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将群众“表情包”作为工作“风向标”,在解民忧、纾民困中涵养“枝叶关情”的赤子情怀。正如古语所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唯有以“日拱一卒”的恒心,才能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山东省烟台市福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张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