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气温攀升,水域成为未成年人消暑的“隐形杀手”。如何织密防溺水安全网,既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关切,更是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课题。从组建党员巡逻队到创新安全教育形式,从科技赋能水域监管到深化家校社协同,各地基层党组织正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理念,将防溺水工作嵌入民生保障体系,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红色防线”。
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织密责任监管网。防溺水工作重在责任落实与机制保障。多地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模式,构建起“党委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联防联控格局。例如,江西乐安县龚坊镇党委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将42处重点水域责任细化到人,并安装智能监控摄像头实时预警。湖南文庙街道建立“1+N”防溺水巡查机制,46支党员志愿小队分组包保重点水域,实现“雨天防汛、热天防溺”的动态管控。此类机制创新,既彰显党组织的统筹能力,又压实了“最后一公里”的责任链条,确保隐患早发现、险情早处置。
党员先锋多维宣教,筑牢思想防护墙。防溺水不仅要“堵漏洞”,更要“强意识”。基层党组织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将安全教育融入群众生活场景。安徽安庆范岗镇新西村开展“村校联动”防溺水誓师活动,党员志愿者带领学生在承诺横幅上签字,以仪式感强化责任感;湖南大码头街道七公庙社区创新改编防溺水版《童年》手势舞,通过微视频传播实现知识入脑入心。更有社区联合红十字会开设“防溺水微课堂”,通过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提升青少年自救能力。这些举措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教育“零距离”。
科技赋能精准防护,构建智慧安全网。面对传统人力巡查的局限性,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人防+技防”融合路径。四川天城镇党委推动危险水域“四个一”标准化建设(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安全绳、一根竹竿),同步依托无人机巡逻扩大监测范围。此外,云南昭通市通过心理测评系统绘制学生“安全画像”,精准筛查高风险群体并定向干预。科技手段的引入,既提升防护效能,也为基层治理注入现代化动能。
防溺水是一场关乎生命的安全保卫战,更是一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的集中检验。从机制革新到宣教浸润,从人力坚守到科技护航,基层党组织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防溺水工作转化为守护民生的生动实践。未来,唯有持续深化“党建+”模式,凝聚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方合力,方能以“红色引擎”驱动安全防线常筑常新,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无忧成长的蓝天。(榕江县车民街道:向相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