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作为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基层干部,我们当以劳模精神为灯塔,在躬身实践中锤炼“追光者”的忠诚、“贴心人”的情怀、“开拓者”的锐气,让青春在基层绽放出绚丽之花。
铸牢信念之基,做矢志不渝的追光者。“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全国劳动模范陈琼扎根电网生产运维一线,在冰雪灾害中连续奋战,以血肉之躯守护城市供电 “生命线”;先进工作者兰臻主动申请调入偏远乡村小学,为辍学孩子搭建 “希望之桥”,用教育的火种照亮无数山区孩子的未来。他们生动诠释了 “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不渝初心和坚守,这种坚守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化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行动自觉。基层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职责相匹配。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厚植为民情怀,做深耕一线的贴心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劳模们身上共有的优秀品质。劳模们总是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国劳模史兴顺用十五年光阴,带领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实现了从民心散到产业兴,从穷山沟到网红村的蜕变,其背后是扎根泥土的坚守,是舍我其谁的担当,更是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群众工作不是技术活,而是良心活,需要带着温度做、带着感情干。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要练就“草鞋调研”真功夫,像“时代楷模”李夏那样,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满民情日记,在走村串户中听懂“锅碗瓢盆的交响乐”。要善用“群众语言”金钥匙,学习福建宁德干部“廊桥夜话”,用板凳会、庭院会等形式,把政策文件转化为“土味方言”。要构建“需求响应”快车道,借鉴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建立“十必联”机制,群众家中有喜事、难事、急事,党员干部十分钟内必到现场,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激扬创新锐气,做破局开路的先行者。“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是推动进步的关键力量。许多劳模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突破,为行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廖丽娟扎根军工装备维修一线十六载,自主研制出国内首台26米大型数控膛线电解加工机床,填补国内空白的突破,到柯志华在纳税服务岗位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办税效率的实践,创新精神最耀眼的光芒就是对突破进取的不懈追求。这些攀登者启示我们:基层发展不能走“寻常路”,必须用创新打破路径依赖。基层干部更要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于跳出“舒适区”,在敢闯敢试中开辟发展新路。要敢于啃硬骨头,面对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还要敢于自我革新,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让创新在基层蔚然成风,为基层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山东省梁山县委组织部:李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