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8个中央指导组先后前往21个地方和单位开展学习教育指导督导工作。在各个指导组的见面会上,多个组长明确了本次指导的6项指导督导任务,即“中央精神落地见效、找准突出问题、抓实整改整治、解剖麻雀、开门教育、补齐制度短板”。各级党组织都要深刻领会这6项指导督导任务背后的核心要义,对照开展查漏补缺和改进调整,让学习教育“再启程”“再深刻”,让学习教育真正成为锤炼党性、改进作风、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
把握辩证思维,在“宏观布局”与“微观剖析”中校准方向。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年有余,条条框框的规定背后,实则是治国理政的辩证学问:“治大国如烹小鲜”,既要盯着灶火候着全局,也得拈起细盐掌住分寸。从“大”处看,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不准”“不许”,背后蕴藏着党中央破除官僚主义、重构政治生态的战略考量,如果只捧着文件当经书念,难免落入“本本主义”的窠臼;从“小”处看,作风问题往往就藏在基层饭桌上的“半瓶酒”、数据报表中的“小数点”、微信群里的“点赞接龙”之中,这种“细枝末节”最能显出中央八项规定是否真正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中庸》中的一段话“致广大而尽精微”。各级党组织要做到起势“尽广大”,瞄定党中央关于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部署,在新时代作风建设坐标系中找准定位和方向;又要做到落子“尽精微”,时刻践行人民立场,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所求所愿”放在大局中紧抓不放,健全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闭环式督查机制,确保每项细微任务可操作、可追踪、可评估,在“大处见格局”与“小处见真章”的辩证统一中找准结合点,持续释放作风建设的深层效能。
强化问题导向,在“靶向纠治”与“制度固本”中祛除沉疴。经过十年持续努力,“四风”问题面上得到遏制,但树倒根存、土壤未净的隐忧依然存在,主要呈现三类新特征:违规吃喝转入农家乐、内部食堂的“场所隐蔽化”,红包礼金变身电子礼品卡、快递到家的“手段变异化”,推诿扯皮戴上按程序办、需要研究的“借口合规化”。这些隐形变异的“新四风”问题,考验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效能,如果单纯满足于“雨过地皮湿”的面上整改,单纯停留在“见子打子”的简单应对,作风建设只陷入“治标不治本”的怪圈。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容易反弹回潮、变异隐形。本次指导组下沉明确指出的“找准突出问题、抓实整改整治、补齐制度短板”,既以惩处“披荆”,更以法度“斩棘”,是贯通“查与改”、做实“破和立”的重要手段。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贯通,建立起“找准问题—即知即改—建章立制”的整改闭环,通过公务消费数据追踪、民生热线关键词分析等方法,推动隐形变异问题“加快显形”“露头就打”。要坚持“打防结合”,围绕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易发多发领域,制定“全覆盖式”管理细则,用制度的“硬杠杠”压缩变通的“灰色带”;针对新型隐形变异问题,建立“案例库+负面清单”的动态预警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纠偏、完善制度、优化治理的良性循环。
站稳群众立场,在“开门纳谏”与“双向互动”中筑牢根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对一些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不同干部很有可能因为站位、立场差异,难以避免地出现“灯下黑”问题;相反,人民群众因为身处政策实践的“第一线”,对是不是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往往感受更真切、看得更清楚。回顾党的数次学习教育活动,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这次的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无不秉持“开门搞教育”的基本原则,处处彰显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传统智慧。
开门搞教育,为的是打破“体内循环”,保证的是学习效果,赢得的是民心向背。各级党组织不能一味地“为学而学”,要做到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到田间地头听听群众的“牢骚”“抱怨”,问问群众的土方子、好法子,真正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筛选出来,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将学习教育推向深入。要将本次学习教育的“阅卷权”主动交给群众,通过热线、网络等多种渠道,把群众眼里的“得分点”“扣分项”摸清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坚决防止“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让学习教育成效真正经得起“民心标尺”的丈量。(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委组织部:慈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