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人才是驱动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新时代各级党组织应全心全意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汇聚天下英才,共筑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精准引才,汇聚乡村发展“智囊团”。“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的瓶颈制约,与城市相比,乡村在就业机会、发展空间、生活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面对乡村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主动作为,精准施策。要紧密围绕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农业科技、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关键领域,引进一批具有高深专业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不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打造乡村人才发展的“洼地效应”,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智囊团和创新源。
多元育才,打造乡村人才“生力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引进人才是起点,培育人才才是关键。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乡村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为乡村输送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充分挖掘本土人才资源,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乡村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还要注重实践锻炼和思想引领,让乡村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在担当中历练,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人尽其才,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人才的价值在于使用,只有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才能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规陋习,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要根据乡村人才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让他们在乡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建设等领域大展身手、建功立业。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保障和评价机制,既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客观公正地评价乡村人才的工作成效,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还要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乡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实现价值。(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