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干部成长的练兵场。培育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事关民生福祉与发展大局,需紧扣“选、育、管、用”四个环节精准发力,让基层干部在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成为推动基层发展的“主心骨”。
精挑细选蓄活水,严把入口筑根基。选对人是干部培育的首要环节,需打破“唯学历”“唯年龄”的单一标准,建立多元识别机制。一方面,聚焦基层需求按岗选人,结合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实际需求,选拔熟悉农业技术、擅长群众工作、懂数字化治理的专业人才,避免“为选而选”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拓宽选才视野广纳贤才,既挖掘本土有威望、有经验的“田秀才”“土专家”,也吸引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青年力量,形成老中青搭配合理的梯队结构。同时,始终将政治素养作为首要标尺,通过日常考察、谈心谈话、群众口碑调研,筛选出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可靠力量,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优质源头活水。
实战锤炼壮筋骨,靶向培训提能力。基层工作复杂多样,干部能力需在实践中打磨。要摒弃“坐而论道”的传统培训模式,构建实战化培育体系。其一,搭建一线课堂,将培训场地搬到田间地头、项目现场、矛盾调解点,让干部在参与产业发展规划、化解邻里纠纷、应对应急事件中,学习群众工作方法、积累治理经验;其二,推行导师帮带,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业务骨干与年轻干部结对,通过“手把手教流程、面对面传经验”,帮助年轻干部快速适应基层节奏,破解本领恐慌;其三,开展轮岗历练,有计划地让干部在信访维稳、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岗位轮换,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干部既能应对常规工作,也能处置突发难题。
严管厚爱筑防线,规范管理正作风。严管是约束,厚爱是动力,二者结合才能让干部既敢干事又不出事。在管理上,需细化考核标尺,建立以实绩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任务完成质量、作风建设情况纳入考核,杜绝“躺平式”干部;同时,健全监督机制,通过日常督查、群众评议、廉政教育,引导干部严守纪律底线,筑牢思想防线。在关怀上,要解决干部“后顾之忧”,改善基层办公住宿条件,帮助协调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实际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缓解干部工作压力,让干部心无旁骛扎根基层,增强归属感与责任感。
搭台赋能激活力,正向激励促成长。给干部搭建舞台,才能让其施展才华、激发干劲。要建立“能者上、优者奖”的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晋升提拔中向基层倾斜,让干得好的干部有奔头、有干劲,形成到基层去、从基层来的良性循环;鼓励干部创新破题,对围绕基层治理难点、民生痛点探索的新方法、新举措,给予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对成效显著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让干部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基层干部开展经验分享会、现场观摩会,促进跨区域、跨岗位学习交流,打破闭门造车的局限,让干部在互学互鉴中提升能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基层干部培育需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唯有持续优化培育体系,让干部在基层沃土中墩苗壮骨,才能锻造出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层铁军,为基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民生幸福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李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