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重阳敬老践初心 银龄赋能共治理
时间 :   2025-10-28 16:0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刘云凤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作为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重要节日,重阳节不仅是弘扬传统美德的文化载体,更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的关键契机。


在基层治理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深度融合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双管齐下:一方面以精细化服务守护桑榆晚景,让老年群体切实感受党的温暖与关怀;另一方面引导“银发”人才激活经验优势与治理潜能,积极反哺基层,实现“敬老关怀”与“治理赋能”的双向贯通、同频共振,将重阳节的节日关怀转化为常态化、制度化的民生实践与治理效能。


一、重阳敬老践初心:织密民生“爱老网”

敬老爱老理应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与行动自觉,是贯穿全年的民生坚守,绝非一时一事的节日之举。招贤镇党组织以重阳节为抓手,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从政策落地、设施保障、情感陪伴三个维度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以悉心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针对老年群体对养老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深等痛点,主动化身政策落地的“传声筒”、便民服务的“代办员”。党组织牵头组建党员助老专项队伍,定期开展集中服务与上门服务,切实解决“政策看不见、享受难落地”的问题,让老年群体感受到制度温度。


以设施保障筑牢养老服务“坚实底座”。一方面,根据场所隐患台账仔细检查老人家中的水电线路等设施是否安全,及时更换老化的插座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下限;另一方面,主动担当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排头兵”,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从“有场所”向“高品质”转型,通过建设维护长者食堂的设施、以“田间课堂”延伸养老知识普及等举措,让敬老从“节日式关怀”变为“常态化陪伴”,以持续的担当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民生承诺。


以情感关怀搭建干群连心“温暖桥梁”。招贤镇以此次重阳为契机,深化“结对敬老”长效机制,组织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定期上门走访、电话问候,动态更新老人需求清单,针对性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以点滴情感固初心、稳长效,把关怀融入日常“细碎处”。


莒县招贤镇的党员干部以“初心”为笔、以“服务”为墨,将传统美德与基层担当深度融合,用一件件贴心实事、一声声温暖问候,为辖区老人绘就满是温情的重阳图景,让党的关怀在务实举措中落地生根。


二、银龄赋能显担当:激活基层“新动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年轻力量的活力冲锋,却也离不开经验沉淀的“压舱石”。“银发”党员干部是基层治理的“独特密码”,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带着数十年党政工作、群众服务的经验积累,长期扎根群众积累的公信力,怀着对社区、家乡的深厚情感,是社区里“最可靠的熟人”,是基层治理中亟待激活的“银发宝藏”。


“银发”党员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构建“精准对接、多元参与、长效支撑”的工作体系,让每一位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党员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以精准对接实现人才资源“最优配置”。建立“银发人才信息库”,对“银发”党员的专业特长、身体状况进行精准建档,解决老党员想要参与服务却“找不到门、摸不清路”的难题;同时常态化开展基层治理需求摸排,形成“需求清单”与“人才清单”双向匹配机制,实现“人岗精准匹配”,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银发”力量在治理一线精准发力。


以多元载体搭建作用发挥“广阔舞台”。在决策议事层面,组建“银龄议事会”,邀请“银发”党员凭借其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治理决策“把关定向”;在矛盾化解层面,成立“银龄调解队”,如招贤镇近期的楼长制,其中几位楼长便是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发挥“银发”党员威望高、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助力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在青年培育层面,打造“银龄讲堂”,组织“银发”党员开展党史宣讲、技能传授,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注入“红色动能”。让“银发”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字典”、矛盾化解的“润滑剂”、青年培育的“引航灯”。


以长效保障激发持续参与“内生动力”。将保障机制建设作为激活“银发”党员参与热情的关键抓手,切实打消“银发”党员的后顾之忧。借助重阳节契机带队银龄党员参观本地的“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购买保险、发放补贴,定期组织体检;设立“弹性志愿服务岗”,根据老党员身体状况设计“轻量型”服务;完善激励表彰机制,设立“银龄先锋”等荣誉称号,将治理成效纳入党员积分管理,积分可兑换生活服务、学习资料等物资。以制度化保障推动“银发”党员参与基层治理从“阶段性参与”向“常态化奉献”转变。


通过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创新多元参与载体、完善长效保障机制,让“银发”党员从“幕后”走向“台前”,既能为基层治理破解难题、注入动能,更能实现老党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价值追求,真正达成“治理增效”与“银龄增值”的双向共赢。


三、双向奔赴促发展:构建敬老与治理“共赢格局”

重阳敬老与银龄赋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党员干部以敬老服务践行初心使命,将党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位老年群体心中,为银龄赋能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银发”党员以治理实践反哺基层,将自身经验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基层治理注入“夕阳红”活力。


这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模式,既实现了老年群体老有所养的目标,又破解了基层治理“人手不足、经验欠缺”的难题,形成“敬老服务提质增效、基层治理活力倍增”的良性循环。


未来,随着党员干部持续深化养老服务创新、优化银龄赋能机制,必将进一步完善“老有颐养、治理有方”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重阳的温暖底色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明特色,让“银发”之光与初心之光交相辉映,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莒县招贤镇人民政府:刘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