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驻村干部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是乡村振兴一线的“施工队长”。做好驻村工作,既需怀揣对乡土的热爱,更要拿出务实的举措,以“三心”扎根基层,用实干破解难题,方能在广袤乡野书写合格答卷。
以“扎根之心”融入乡土,做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先“驻心”,融入是开展工作的前提。驻村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褪去“机关味”、多沾“泥土气”。清晨到田间地头看耕种,傍晚在农家院落听诉求,用“唠嗑式”交流摸清村情民意,用“共情式”倾听读懂群众期盼。像贵州某驻村干部那样,用3个月走遍全村百余户人家,手绘“民情地图”标注每家难题,把“外人”身份变成“自家人”认同,让群众愿意敞开心扉、主动搭把手。
以“攻坚之心”破解难题,做发展的“带头人”。 乡村振兴千头万绪,核心是解决“钱、地、人”的难题。驻村干部要当好“解题能手”,围绕产业振兴找路子,立足村庄资源禀赋,把“土特产”做成“抢手货”,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助农”等模式激活“造血”功能;聚焦基层治理补短板,推广“积分制”“村民议事会”等做法,化解邻里矛盾、理顺村规民约,让治理从“干部干”变成“众人管”;紧盯民生实事下功夫,推动道路硬化、水利修缮、教育医疗提升等项目落地,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满意清单”。
以“坚守之心”筑牢底线,做作风的“正派人”。 驻村工作环境复杂,考验的是党性修养,彰显的是作风本色。驻村干部要始终绷紧纪律之弦,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精力用在办实事上;要坚持公平公正,在惠民政策落实、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公开透明,让群众看得明白、吃得放心;要保持“钉钉子”精神,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让驻村成效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观么镇人民政府:韦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