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坚实保障。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确保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拧紧思想“总开关”,让监督“带电”、纪律“长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作风的基石。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作风问题,往往始于思想滑坡、信念动摇。要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将党章党规党纪学习作为必修课,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深刻剖析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精准化实施警示预防。紧盯“关键少数”、重点岗位和权力运行关键环节,针对易发多发的作风顽疾和腐败风险点,提前介入、精准预警。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使监督制约无处不在。
拉紧制度“责任链”,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筑牢作风“防火墙”,必须依靠严密、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围绕权力运行各环节,查漏补缺,织密制度笼子。聚焦选人用人、项目审批、资金监管、资源分配等重点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制约就跟进到哪里,制度约束就覆盖到哪里。明晰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一岗双责”落实到位,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挥舞执纪“问责鞭”,以常态震慑、促担当作为。监督的威力在于落实,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于顶风违纪、不知收敛的作风问题和腐败现象,要重拳出击,形成强大震慑,深挖细查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坚决防止反弹回潮。监督执纪既要体现力度,也要彰显温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通过精准规范问责,督促干部正确履职、规范用权,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严管与厚爱的有机统一。(贵州省剑河县观么镇人民政府: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