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把“首席调解员”推到一线
时间 :   2025-10-20 19:0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把“首席调解员”推到一线,已是破解劳动争议多发、快发的要害之举。近日,全国首届劳动争议调解员技能竞赛全国决赛给我们的启示很清楚,专业的人在现场,难案能转圜,火线能降温,关系能修复。关键不在“赛得好”,而在“用得上、用得久”。把赛场硬本事变成制度硬支撑,就要把优秀调解员职业化、序列化、团队化,让“首席”常驻班组、园区、车间,把矛盾止于未发、化在当场。


岗位要立得住、顶得上、扛得稳。调解不是顺手帮一把,而是高要求的专业工作。建立“首席调解员”制度,清晰岗位职责、权责边界和任职条件:一般纠纷就地快办,疑难复杂由首席挂帅,跨区域、跨行业的系统性问题由上级首席统筹。把竞赛优胜者和办案实绩突出的骨干直入“首席库”,打通与人社仲裁、法院调解的绿色通道,组建“首席+专精团队+协同部门”的合编突击队,确保关键时刻“首席能上、能顶、能解”。


标准要硬起来、同起来、快起来,才能支撑“首席在一线”。调不下来,多半卡在程序。把“程序核验清单”前置到开场十分钟,四项必查直击要害:程序告知到不到位、证据链完不完整、规则适用严不严谨、工会参与有没有。对恢复劳动关系等敏感问题处置,叠加“内部沟通—政策阐释—舆情回应”三联动,既守法度,又稳人心。推动企业用工规则动态评估与员工知情签收常态化,用前置规范换后端安稳,避免“同案不同解”,减少“事后扯皮”。


激励要指向硬仗、奖到火线、评在结果,才能保障“首席有劲头在一线”。唯“成功率”不够用,考核要拧到“履约率、复发率、职工满意度”。办成一件、落地一件、减少一类,才算真赢。对经典个案实行“以案评岗、以案晋级”,让会挑担、能挑担的人有岗位、有名望、有待遇。对恶意拖延、冷处理的主体,启动联合督促与信用约束,把问题拉回桌面、逼回正轨。引入第三方质评与随机复核,防止“数字好看、效果落空”,把每一份协议都做成“兑现单”。


支撑要上得去、接得住、跟得紧,确保“首席在一线、后方不掉线”。各级工会要配齐“法务+心理+数智”三把刀,法务上提供要点指引与疑难背书,心理上在情绪高位时降压稳态,数智上打通跨部门数据接口,形成纠纷画像和预警模型。围绕请休假管理、夜班健康、灵活用工与社保边界等高频痛点,及时发布场景化指引和行业共识,用“数据找问题、案例解问题、制度堵问题”,把风险消在萌芽,把矛盾化在现场。


把首席调解员推到一线,把个体本领变成组织能力,把调解桌建成化解矛盾的主战场、修复关系的加油站、预防风险的前哨站。岗位立得住,标准硬起来,激励指向战场,支撑跟到位,工会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更有底气、更有办法、更见成效。(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