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苦暗铸丰碑 淬火照新程
时间 :   2025-09-26 21:5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赵子涵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广播声穿透硝烟弥漫的东亚天空。那一刻,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浴血抗争终迎破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浩劫画上句点。八十载时光流转,当警报再次划破长空,那3500万伤亡同胞的呐喊仍在历史长廊中回荡。


战火中锤炼不屈脊梁,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不朽的丰碑。从杨靖宇胃中未消化的草根,到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绝响;正是这“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凝聚成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的伟大抗战精神。毛泽东同志曾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预见民族希望,而万千民众齐心的力量,恰如他在《论持久战》中揭示的真理:“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正是这种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意志,让四万万同胞愈挫愈勇,构筑起牢不可破的血肉长城。伟大抗战精神,既镌刻在抗战烽火里,也熔铸于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激励着我们不惧挑战、奋勇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须铭记这场正义之战赋予的深刻启示与永恒力量。


当烽烟散作历史的云烟,和平年代的我们却面临精神钙质流失的隐忧。有人沉醉“躺平”的温床,在舒适区消磨锋芒;有人困于“内卷”的迷局,在功利中迷失方向;更有人淡忘“椽笔如刀雕腐锈,岂教蚁穴纵涛洪”的警示,当鲁迅的笔锋消失在字里行间,当《觉醒年代》的热血被娱乐至死的浪潮冲淡,对历史伤痕漠然置之正悄然腐蚀着民族记忆的精神的根基。懈怠即是精神的投降,麻木无异于灵魂的枷锁。唯有守住精神的高地,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


淬火精神当映照今朝征程,抗战丰碑应化作奋进路标。“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习总书记的箴言如晨钟激荡——这创新不仅是科技攻坚,更是民族历史的深度开掘。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早已指明路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当我们以“不打无准备之战”的清醒规划人生,以“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豪情迎击挑战,便是对先辈精神最真切的传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当代青年当以抗战精神为灯塔,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做弄潮儿,在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飘摇十载,勿忘国耻需回望;千秋伟业,旗擎新程待后生。在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上,让我们铭记“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时代召唤。将抗战精神熔铸为心中的罗盘,以“椽笔如刀”的锐气雕琢自我,以“凯歌洒雨”的赤诚奉献家国——这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终将照亮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浩瀚星空。(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人民政府:赵子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