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烟滚滚,火光映天,9月5日,凌晨时分的深圳福田区一幢老旧居民楼突然陷入危急时刻。就在众人惊慌逃生之际,一个身影毫不犹豫地逆向冲入火场——23岁的退伍军人王謇睿,刚刚返乡仅4小时,来不及放下行囊,更来不及与家人细述离别之情,他以惊人的冷静与果敢,迅速判断形势并采取行动,为整栋楼的居民打开了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这一刻,他不仅完成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完成了一次对生命至上的坚定守护。
这不仅仅是一次救援,更是一种烙印在骨子里的担当。王謇睿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军人该做的事。”简单一句话,背后是多年家庭教育的沉淀和部队训练的淬炼。父亲从小教导他“要乐于助人,品格坚毅”,部队则赋予他应急能力和心理素质。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是千锤百炼的本能,是军人本色在危急时刻最自然地迸发。
他的背影,也是对这个时代“00后”的生动诠释。这一代年轻人,常常被贴上“娇气”“自我”的标签,仿佛仍是需要全程呵护的“温室花朵”。然而他们一次次挺身而出,打破偏见。他们在抗疫一线坚守,在洪水中救援,在火场中逆行,在社区里志愿服务……他们不是旁观者,而是行动派。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肩上有担当——这才是“后浪”真正的样子。
这场火灾最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堪称奇迹。而这样的“奇迹”,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中有无数个“王謇睿”。他们可能是退伍不褪色的军人,可能是恪尽职守的消防员、警察,也可能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市民。但在他人危难的时刻,他们无一例外选择了行动而非漠视,选择了勇毅而非退缩。这种发自普通人内心的善良与勇敢,往往最具感召力,也最能动人心魄。正是这些微小的光芒,汇聚成我们这个时代最温暖的正能量。
我们赞美英雄,更应思考如何让英雄不孤单。家庭教育奠定品格根基,集体训练淬炼责任能力,而社会的认可与激励,则是让善行义举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每一次点赞、每一次表扬,都是在构筑“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预期,鼓励更多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火灾无情,但人间有爱。王謇睿的“逆行”,不仅挽救了数百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照亮了“责任”二字的千钧之重。我们致敬这位年轻的退伍军人,也致敬每一个在危难时刻选择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平凡中的伟大,用瞬间的选择诠释了人性永恒的光辉。
愿这样的故事被铭记,愿这样的勇气能传递。每一个平凡英雄的出现,都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馈赠——他们让我们相信:无论何时,总有人愿为陌生人负重前行;无论何地,精神的火焰永远不灭。(加榜乡人民政府: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