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学习需求的增加,知识付费行业迅速崛起。然而,知识付费行业出现了诸多乱象,使其沦为“智商税”,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虚假营销。知识付费口碑崩塌,根源是内容与承诺严重脱节,课程货不对板、讲师资质不明,再加上“虚假折扣”“稀缺学位”等套路营销,精准拿捏用户焦虑心理。
二是诱导付费。部分线上付费课程存在“套娃”收费套路,先以“9.9元10节课”的低价吸引学员,待学员入门后,再推荐上千元的高价进阶课程,让学员陷入被动局面。
三是消费维权困难。知识付费产品缺乏统一评价标准,许多商家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消费者的退款请求。即使消费者意识到被骗并寻求法律援助,但由于证据收集难度较大,法律程序复杂,而放弃维权。
四是真假难辨。互联网真真假假,有些家长分辨不出来,加上“急功利近”,想要孩子在课程上与其他孩子拉开一大截,就会给孩子购买课程,最终发现课程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困难,孩子跟不上步伐,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仁里乡人民政府:吴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