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是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化解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做好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扎根群众、俯身实干。这就需要我们用好“倾耳听、用脚走、用嘴说”三字诀,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化心结,当好群众的解“忧”人。
化解矛盾的第一步,在于“倾耳听”,以耐心换真心。群众找上门来,往往带着情绪与诉求,倾听便是最好的“减压阀”。调解工作中,不能急于打断、更不能敷衍应付,而要静下心来当好听众,让群众把委屈说透、把诉求讲清。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争执,还是涉及利益的分歧纠葛,都要带着同理心去倾听,既能理解他们的情绪波动,也能捕捉到诉求背后的核心问题。这种“用心听”不仅是信息收集的过程,更是与群众建立信任的过程,唯有让群众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才愿意敞开心扉,为后续化解矛盾打下基础。
摸清症结的关键招,在于“用脚走”,以实情破迷雾。群众的矛盾纠纷往往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仅凭单方诉说或书面材料,很难掌握全貌。这就要求我们走出办公室,迈开双腿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无论是邻里间的地界纠纷,还是家庭内部的婚恋问题,只有亲自到实地查看、向周边群众核实,才能弄清矛盾的来龙去脉。“用脚走”走出的是实情,更是担当,唯有把情况摸清、把症结找准,化解矛盾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纸上谈兵”式的盲目调解。
化解矛盾的落脚点,在于“用嘴说”,以情理暖人心。查清情况后,能否把道理讲透、把心结解开,考验着调解的艺术。说话要站在群众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既不偏袒一方,也不回避问题。要用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实在理,摆事实、讲政策、明利害,让双方都能看清利弊、放下执念。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要先安抚情绪再讲道理;面对僵持不下的局面,要找准突破口分步引导。“用嘴说”说的是情理,更是责任,唯有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服,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群众的“忧”,是工作的“责”。“倾耳听”体现的是为民情怀,“用脚走”彰显的是务实作风,“用嘴说”展现的是工作智慧。唯有将这三字诀融入矛盾调解的全过程,才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解“忧”人。(定威水族乡人民政府:石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