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玩转新媒体!让Z世代爱上“回村搞事业”
时间 :   2025-11-19 18:1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成慧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刷抖音刷到家乡的非遗手作直播,看小红书刷到村干部分享乡村创业干货,刷视频号刷到“村超”现场的热血瞬间——现在的党建新媒体,早就不是“老干部专属”,而是Z世代追捧的“宝藏平台”!它不仅能让家乡好物火出圈,更能成为吸引年轻人回村、用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党建新媒体的“吸睛力”,正是年轻人回村的“向心力”。贵州榕江就是最好的例子,党组织牵头打造“村超”IP,发动年轻人拍短视频、做直播、运营账号,让这个大山里的县城靠着热血球赛破圈,相关话题全网播放量超1000亿次。不少在外打拼的榕江年轻人,看到家乡通过新媒体火得一塌糊涂,纷纷辞职返乡:95后小李放弃大城市的新媒体工作,回村组建团队拍“村超”幕后故事,账号吸粉百万;00后小王带着直播设备回乡,跟着党员主播学带货,把家里的酸汤、腌鱼卖到了全国各地,月入比在城里上班还高。不止榕江,云南大理的95后党员小杨,用vlog记录乡村民宿改造、稻田咖啡创业,吸引了3个同学一起回村,把闲置农房改成网红民宿,旺季一房难求;浙江遂昌的“90后”村支书,带着返乡青年做“助农直播团”,一年帮村民卖山核桃、笋干超500万元,让“回村搞直播”成了当地年轻人的新风尚。


这些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回来?因为新媒体让乡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充满机遇的“创业沃土”。以前年轻人觉得回村没奔头,现在靠着一部手机、一个账号,就能拍家乡美景、卖家乡好物、做家乡IP,既能实现自我价值,又能陪伴家人,何乐而不为?而党建新媒体的引领,恰恰给了年轻人最靠谱的支撑:党组织牵头搭平台、找资源、做培训,解决了年轻人创业初期缺资金、缺渠道、缺经验的难题,让他们放手去闯、放心去干。


但不得不说,有些党建新媒体还是没抓住年轻人的心。有的账号满屏都是政策文件,语言老套、形式单一,年轻人刷到直接划走;有的直播还是“干部念稿”模式,没有互动、没有新意,根本吸引不了年轻受众;还有的地方对返乡青年的新媒体创业支持不够,既没培训也没扶持,让年轻人“空有一腔热血,没处施展才华”。


想让党建新媒体成为年轻人的“返乡磁铁”,其实不难。首先,内容要“潮”起来,多拍年轻人喜欢的vlog、短剧、直播挑战,比如用“沉浸式体验”拍乡村创业日常,用“科普短视频”讲惠农政策,用“家乡IP打卡”吸引网友关注;其次,要让年轻人“站C位”,把账号运营、内容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年轻人,党组织做好引导和保障,比如榕江组建的“青年新媒体志愿服务队”,让年轻人自己选题、自己拍摄、自己运营,既符合年轻人的表达习惯,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再者,支持要“实”起来,针对返乡青年推出新媒体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场地扶持等政策,比如开设短视频剪辑、直播带货、IP打造等课程,让年轻人回村创业有底气、有奔头;最后,要打造“归属感”,通过新媒体讲好返乡青年的创业故事,让他们成为家乡的“网红榜样”,吸引更多同龄人“跟风”回村,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兴一乡”的效应。


党建新媒体不是“老年人的阵地”,而是年轻人的“创业舞台”。它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乡村的魅力被看见、让创业的机遇被发现、让返乡的梦想被照亮。只要多些年轻视角、多些务实支持,让新媒体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吸引人才与资源的桥梁,就一定能让更多Z世代爱上“回村搞事业”,用青春的创意和汗水,让家乡变得更热闹、更富裕、更有盼头!(贵州省榕江县三江水族乡人民政府:李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