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热点“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基层依旧是政策落地的“主战场”、民生福祉的“晴雨表”、干部成长的“大课堂”。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基层干部当以“扎根之心”筑牢根基,以“奋进之心”破解难题,以“守正之心”护航发展,在广袤乡土上用实干作答,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以“扎根之心”锚定方向,在“向下”中汲取成长力量。“十五五”时期,乡村振兴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更需要干部沉下心、扎下根。当前,部分干部仍存在“浮在表面”的问题,走访调研“走马观花”,政策落实“蜻蜓点水”,未能真正融入基层。扎根基层,既要扎进“思想深处”,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乡村振兴实际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三农”工作战略意义;更要扎进“群众中间”,像福建长汀干部那样“手把手教农户种果树”,如贵州毕节驻村干部那般“脚沾泥土访民情”,在倾听诉求、解决难题中把“为民初心”转化为工作实效,让政策部署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以“奋进之心”破解难题,在“实干”中彰显担当作为。“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基层面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从数字乡村建设到特色产业培育,从民生短板补齐到治理效能提升,没有一项能靠“空谈”完成。浙江丽水“两山合作社”盘活生态资源,江西赣州“党建+电商”拓宽农产品销路,云南普洱“网格+科技”筑牢边境治理防线,这些实践印证了实干的力量。基层干部要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既用好“十五五”政策红利,又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方法,以“钉钉子”精神把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环境整治等工作抓实抓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以“守正之心”筑牢底线,在“清廉”中赢得群众信任。“十五五”时期,基层治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对干部作风和纪律提出更高要求。基层权力虽小,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一旦失范便会损害公信力。近年来,多地查处的惠民资金挪用、工程项目腐败等案例警示我们,“清廉”是实干的前提。干部要始终绷紧纪律之弦,严守政策底线、纪律红线,像江苏张家港那样推行“阳光村务”,如山西吕梁般建立“民生资金全程监管”机制,让每一项决策、每一笔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唯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凝聚民心,为乡村振兴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十五五”的号角已经吹响,基层舞台广阔,实干方能成才。基层干部要以“扎根”明方向,以“奋进”破难题,以“守正”强底气,在田间地头践行使命,在基层一线增长才干,用青春的汗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十五五”基层答卷。(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人民政府:赖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