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热点“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新时代新征程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干部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培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实效的倾向,使本该扎实的“充电”过程异化为表面的“镀金”行为。因此,必须正本清源,确保干部培训真正服务于能力提升和事业发展,做到有效“充电”,杜绝虚假“镀金”。
首重精准调训,确保“供”与“需”有效对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训若脱离实际需求,便无的放矢,难有实效。精准调训是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必须坚决扭转“为培训而培训”、简单按级别或资历“派人头”的粗放模式。要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岗位能力分析等方式,精准把握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履职能力短板和知识空白,形成清晰的需求清单;要依据实际优化课程设置,对关键岗位、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的干部实行组织点名,对通用能力培训则可开放名额让干部根据自身短板申报,经组织审核后参训,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实现“按需施教”,确保培训内容与中心工作同频、与干部成长共振。通过这种精准匹配,使干部参训如同“久旱逢甘霖”,真正解渴管用,从根本上避免“所学非所用”的资源浪费。
贵在创新方法,推动“学”与“用”深度融合。培训若拘泥于单向灌输、“填鸭式”教学,则难以激发干部学习内生动力,易使培训流于形式。要大力推动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实现从“课堂听讲”向“实践淬炼”延伸;要积极探索和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行动学习法等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将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真实问题搬到课堂,引导干部在分析研判、思想碰撞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化实践教学比重,推动培训课堂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基层治理最前沿延伸,通过实地调研、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让干部在实践熔炉中“淬火成钢”,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化理论知识为实践能力,实现学用相长。
终在跟踪问效,实现“培”与“用”有机衔接。培训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工作。要构建全链条、闭环式的跟踪问效机制,建立训后跟踪回访制度,通过定期访谈、实地察看、绩效比对等方式,评估干部训后能否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重点考察“转化运用”实效;要将跟踪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形成“培训-使用-再培训”的良性循环,有效挤压“混经历”、“攒资历”的水分,树立起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引导干部真正重视“充电”的含金量。(中共阳谷县委组织部:岳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