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连续旷工超15个工作日被辞退,该!
时间 :   2025-10-23 21:2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湖南《永州日报》10月16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在公务员队伍与社会舆论场中引发广泛关注。中共永州市零陵区委组织部(区公务员局)依法对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的唐子辉同志作出辞退处理,因无法联系本人,不得不通过媒体公告送达决定。这则简短的公告犹如一记警钟,清晰传递出一个核心观点:公务员岗位从来不是“铁饭碗”,“占岗不履职”“失联式旷工”必然要付出代价,遵守纪律、扛起责任才是公职人员的立身之本。


不得不说,该辞退处理既是对制度权威的维护,更是对公共利益的守护。就法律层面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明确规定,“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可以予以辞退。零陵区的处理完全契合法律规定,没有丝毫“法外开恩”,这不仅是对法律条文的严格执行,更让“制度红线不可触碰”的理念深入人心。岗位不是“终身保险箱”,纪律底线一旦突破,“饭碗”随时可能破碎。


从行政效能角度看,该辞退是对“空岗浪费”“躺平”等现象的有力整治。公务员岗位承载的是公共服务职能,每一个岗位的设置都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窗口岗位关系着群众办事效率,基层岗位影响着民生政策落地,行政岗位关联着政务运转顺畅。若有人长期旷工、“挂名不上班”,不仅会导致岗位职能“空转”,造成公共资源浪费,更会让群众办事“找不着人”、诉求“得不到回应”,最终损害政府公信力。以零陵区此次事件为例,若唐子辉同志负责的是民生服务相关工作,其连续15天旷工,极有可能导致群众的社保办理、补贴申领等事项延误,直接影响群众切身利益。而此次果断辞退,既清除了队伍中的“不作为因子”,也为其他公职人员敲响了警钟:唯有坚守岗位、勤勉履职,才能让公务员岗位真正发挥“服务于民”的价值,避免公共服务出现“断档”。


从队伍建设层面讲,这一处理是倒逼公职人员强化责任意识的“催化剂”。当前,部分地区仍存在少数公职人员“懒政怠政”的现象:有的习惯性迟到早退,工作时间“磨洋工”;有的以“身体不适”“家中有事”为由长期脱岗,却拿不出合规请假手续;有的甚至将岗位当作“跳板”,心思不在工作上、精力不用在履职中。这些行为虽未达到“旷工15天”的辞退标准,却同样是对职业纪律的漠视、对公共责任的逃避。零陵区的此次处理,相当于给全体公职人员上了一堂“纪律课”:无论是“大错”还是“小过”,只要违背职业准则、脱离岗位责任,就会受到制度约束。这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导向,能够推动公务员队伍形成“守纪律、尽职责、办实事”的良好风气,让每一位公职人员都明白:“公务员”这一身份,意味着更多责任而非特殊待遇,意味着更严要求而非安逸保障。


此次事件中,中共永州市零陵区委组织部(区公务员局)的处理方式值得我们由衷点赞。这份点赞,源于其“依规办事、不打折扣”的法治精神。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辞退规定》制定处理方案,到通过官方媒体公告送达、明确告知当事人复核与申诉权利,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程序正义”与“依法依规”的原则。公告中不仅清晰列出处理依据,还详细说明“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逾期未领取即视为送达”“30日内可申请复核或申诉”等权利,既体现了对制度的敬畏,也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一刀切”“简单化”的处理方式,让整个过程经得起法律检验与公众监督。


这份点赞,也源于其“直面问题、绝不姑息”的担当精神。面对公职人员“失联式旷工”这一棘手问题,零陵区委组织部没有选择“捂盖子”“拖时间”,而是果断启动辞退程序,通过媒体公告的方式主动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这种“不护短、不手软”的态度,打破了少数人心中“体制内犯错没人管”的侥幸心理,更向社会传递出“对公职人员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明确信号。要知道,在以往类似事件中,部分地区曾因“怕麻烦”“顾情面”而采取“批评教育”“停职检查”等较轻处理方式,导致“违规成本低、守纪动力弱”的恶性循环。而零陵区委组织部的处理,用实际行动证明:对于损害公共利益、违背职业纪律的行为,无论涉及谁,都将一查到底、依规处置,这种担当精神正是维护公务员队伍纯洁性的关键所在。


这份点赞,更源于其“以点带面、警示全局”的治理智慧。零陵区委组织部发布的不仅是一则辞退公告,更是一份面向全体公职人员的“警示函”。通过公开具体案例,让所有公职人员直观感受到“纪律底线不可破”;通过明确处理标准,让“旷工15天即辞退”的制度规定从“纸上条文”变为“现实约束”。这种“以案释纪”的方式,比单纯的文件宣讲更有冲击力、更具教育意义。正如零陵区一位公务员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所说:“看到这则公告,我更清楚了岗位的责任边界,以后就算有特殊情况,也一定会严格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绝不敢有丝毫懈怠。”可以说,零陵区委组织部用一次“精准处理”,实现了“惩戒一人、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治理效果,为各地公务员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公务员岗位,从来不是“避风港”,而是“责任田”;公务员身份,从来不是“特权象征”,而是“服务标签”。唐子辉被辞退的案例,再次印证了“铁饭碗”不是岗位的终身保障,而是履职尽责带来的职业尊严;不是体制内的安逸享受,而是为民服务赢得的群众认可。期待更多地区以零陵为榜样,持续强化公务员队伍的纪律约束与责任担当,让每一位公职人员都能守住底线、扛起责任,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公务员”这一身份真正成为“为民服务”的代名词。(泸县财政局:杨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