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回望望州岭 三人行
时间 :   2025-10-19 08:2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曹众善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2024年3月休假期间,我从云南转道广西,到南宁看望过去的老首长、老同事、老战友,受到原一支队老首长廖凤鸣副政委的热情接待,并入住银林山庄。上一次到南宁,还是10年以前,2014年的六七月间,我陪同原总参军务部领导到驻邕部队检查安全管理工作。

从南宁吴圩机场前往银林山庄的路上,要路过原武警广西总队第一支队机关大院,即著名的望州岭一号院。这座院落,与我的军旅生涯息息相关,也可以说,这就是我的军旅生涯的真正起点。

第一次知道望州岭,还是在刚当新兵的时候。我是1984年10月底入伍到武警广西总队第一支队的。新兵大队在远郊的槎路,也是南宁市“五路”公交的终点站,而望州岭正是“五路”公交的始发站。记得有一个周末,因为跟早一年入伍的几个老乡兵约好,想到望州岭看看,跟排长请假时,他说“你去望州岭干什么?那是我们的司令部”!我那时只知道司令部是很神圣的地方,也很向往,就缠着说你都告诉我是司令部所在地了,我更得去了。当时是借了新兵大队部文书的自行车,骑车到槎路,坐五路公交车从终点站到起点站,再走没多远就到了支队机关。一看到那庄严的大门、神圣的哨兵、巍峨的办公楼,心里头真的是噗噗直跳。现在一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在望州岭的生活,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阶段:1984年12月中旬,新兵训练结束后,分到驻院内的机动中队。中队是老先进,前身是独立一团九连,曾被广州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荣誉称号。我先是被推荐参加无线电通信集训队,集训结束回到中队担任军械员兼文书,后到报务班任报务员、班长,直到1987年9月考入武警南宁指挥学校内卫二队。上学前,在中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阶段:从南宁指挥学校毕业后,先到驻廖平农场武警二大队七中队任二排长,继又到驻南宁邕江铁桥三大队十一中队任三排长(排点在广西金库),1990年9月调入支队政治处任教育干事,1992年6月任四中队副政治指导员(9月到任),在望州岭机关院内工作整整两年。第三阶段:1992年9月以后,因大队部位于支队机关院内,经常到望州岭院内参加大队的各种会议。1995年1月,从四中队政治指导员任上调入广西总队政治部宣传处。这以后,到望州岭的机会就少了许多。

前不久,跟几位老首长通话,聊起望州岭机关大院,不禁感慨系之:光阴似箭,物是人非。岭,依然是那个岭;院,再不是那个院。过去,是雄伟庄重威严的军事机关;如今,是商业气息浓郁的汽配中心。望州岭永远都在,就如同一支队几经整编,番号虽撤,却军魂永驻。为了铭记一支队的历史,2025年9月13日,廖凤鸣副政委牵头,隆重邀请部分老首长、老战友,在银林山庄就广西军区原独立一团暨武警广西总队原第一支队军史进行了专题论证、讨论,大致厘清了武警广西总队第一支队的前世今生:

湖南和平解放时,由第四野战军九纵一部留湘西剿匪,编为内卫第五十一团,后编为湖南省军区独立师第一团。1969年奉军委命令随师调防广西,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独立第一师独立团,驻南宁市望州岭。1976年军队整编,独立第一师番号撤销,改为独立第一团,代号为54202部队,团部仍在望州岭。同年,广西军区警卫营一、三、四连并入独立第一团为一营。独立第一团部队分散驻防在广西各地,担负警卫、守卫、守护、看押等勤务,主要执勤点分别在南宁市、屯里油库、南丹万吨炸药库、永福万吨储油库、廖坪劳改农场、柳城四塘劳改农场,以及广西重要铁路桥。

1983年武警部队重新组建时,独立第一团整建制改编为武警广西总队第一支队,支队机关仍驻南宁市望州岭。1984年底,广西军区397团2营整建制改编为武警序列,称武警广西总队第一支队第四大队,驻罗城矿务局,担负看押任务。一支队首任支队长肖光福,政委李俊德;之后肖光福调任武警广西总队,后升任总队首任总队长,李俊德政委抽调到总队搞筹备工作。一支队由夏正新任支队长、颜芳满任政委。改编为武警部队后,其主要职责:一是执行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公安厅等党政机关及来桂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等重要外宾的警卫勤务;二是执行电(视)台、机场、银行金库的守卫勤务;三是执行重要的铁路(公路)桥梁、油库、燃气站的守护勤务;四是执行劳改农场、煤矿监狱的看押勤务;五是执行城市武装巡逻、反劫机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等勤务。支队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辖一、二、三、四个大队部,编一至十六中队,各个中队分布在南宁市、南宁地区(横县、廖平农场)、柳州市(来宾斜拉桥)、柳州地区(罗城矿务局)等地,执行相应的勤务。支队直属队为机动中队、警通中队、机炮中队;不担负执勤任务的有十七、十八中队;其他在编的军械库、修理所、卫生队、被装库和电影组,都驻机关大院。

1992年5月26日根据武警部队编制调整命令,驻罗城第四大队的十四中队调防河池地区支队,十五中队调防玉林市支队,十六中队调防百色地区支队,调防后承担勤务由三支队接防。机炮中队和十七、十八中队撤销。至此,武警广西总队第一支队形成了司政后机关+4个大队部+12个中队+2个直属中队+5个队所库组编制结构。

武警广西总队第一支队是一支荣誉厚重、英雄辈出的部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无论是在解放战争中,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还是在祖国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改编为武警部队后,始终能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积极投身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40多年来,在执勤安保、军事训练、维护社会治安、处置突发事件和基层建设,以及参加广西经济建设、维护民族团结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并立功受奖。1978年3月,广西军区独立第一团九连在连长彭武化、指导员廖凤鸣带领下,参加广州军区军事大比武获得第一名,被广州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荣誉称号,连长彭武化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独立第一团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全团干部战士积极报名参战,抽调了部分干部战士上前线作战。留守除了担负武器弹药物资材料运输等后勤保障任务外,同时担负对3个“俘管所”的看管任务。全团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吃苦耐劳,光荣完成了任务,多人立功受奖。1988年5月,二中队副班长符建军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勇斗歹徒,光荣负伤,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卫国为民英雄”、广西区政府授予“南疆护法勇士”荣誉称号,被武警广西总队荣记二等功;1988年一支队出色完成广西总队基层设施3年规划建设任务,被武警总队评为先进支队,两名支队领导获荣记三等功;1992年春,一支队承担全国武警部队党史教育现场试点,创新教育方式,出色完成任务获得武警总部表彰,时年我作为一支队政治处宣传股的一名年轻干事,亲历了这场试点,不仅得到了锻炼,现场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上级充分肯定,荣立了三等功……在一支队,像这样在执勤训练、抢险救灾、双拥工作中拥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数不胜数,这里仅列几个代表罢了。

2005年5月,武警广西总队编制再次调整,第一支队与南宁市支队合并为新的旅级南宁支队,继续履行原一支队承担的所有执勤任务。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武警部队的中心任务自然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人民的需要,新整合的南宁支队所担负的任务,与原一支队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初心不变,本色不改,是红色血脉的赓续,相信新时代强军思想精神旗帜必将永不褪色!

特别鸣谢!参加原武警广西总队第一支队军史讨论的各位老首长、老战友:

喻述梅,原独立一团副参谋长,年龄91岁;

廖义云,原独立一团卫生队队长,年龄92岁;

夏正新,原独立一团参谋长、武警一支队支队长,年龄80岁;

颜芳满,原独立一团三营教导员、武警一支队政委,年龄80岁;

张正平,原武警一支队支队长;

李斌,原独立一团军务股股长、武警广西总队司令部警务处处长;

廖凤鸣,原独立一团三营九连指导员、二营副教导员,武警一支队副政委;

林梦平,原武警一支队政治处干部股股长;

黎富德,原武警一支队政治处文书、干部股干事。

(作者:曹众善   202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