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青年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时代担当
时间 :   2025-09-29 19:1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白云静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古训穿越千年时空,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抓细学习教育后续工作,这对青年干部而言,既是作风建设的必修课,更是能力提升的练兵场。


一、基层是锤炼政治能力的"大熔炉"

“认路、认邻、认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早年提出的这“三招”,道出了基层工作的真谛。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骑着自行车跑遍厦门街巷,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青年干部也应如此,当前,个别青年干部对基层情况若明若暗,制定政策时容易脱离实际。青年干部应当传承“跑遍、跑深、跑透”的调研传统,用脚步丈量民情,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锤炼政治能力。只有把政治忠诚转化为“最后一公里”的落实力,才能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大任务中把准方向。


二、实践是提升治理本领的"磨刀石"

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往往超出书本理论的边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青年干部应当主动投身矛盾调处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协调老旧小区改造、推动"三资"管理等具体事务中,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正如那位接待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厦门农民所言:"端出积着茶垢的茶杯,能喝下去的干部才能听到真心话。"这种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朴素智慧,正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治理真经。


三、作风是赢得群众信任的"通行证"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作风建设始终是基层治理的"压舱石"。青年干部初入职场,更要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现实中,有的青年干部在"人情陷阱"前放松警惕,认为"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有的在"痕迹管理"中迷失方向,把精力耗在填表留痕上。这些苗头性问题警示我们:作风问题无小事。青年干部应当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既做"小学生"虚心向群众请教,更当"勤务员"扎实为民办事。唯有将"慎独慎微"内化为精神追求,才能在基层这个"大考场"中交出合格答卷。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青年干部的成长轨迹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紧密相连。青年干部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唯有如此,才能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组织三科:白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