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委组织部迎来建部一百周年。回望百年部史,风雨兼程,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干部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坚决的行动,赓续传承中组部“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部风和光荣传统。为铭记百年奋斗历程、继续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临沂市河东区委组织部全体人员走进山东组织系统部史部风展馆,在一件件承载历史记忆的展品中回溯峥嵘岁月,接受深刻的党性教育洗礼。
跟随讲解员走入部史馆,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展柜内,一叠泛黄的油印文件静静躺着。纸张边缘早已脆化,墨迹在岁月侵蚀下略显模糊,却仍能辨认出“1927年”的字样。那是省委组织部诞生之初的珍贵遗存,记录着早期组工干部在白色恐怖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的历程。想象着他们在油灯下刻写蜡纸、在街巷间传递情报的身影,字里行间仿佛透出硝烟的味道。旁边的照片里,几位身着粗布衣衫的年轻人眼神坚毅,背景是低矮的房屋与摇曳的星火。这便是山东组工事业的起点,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灯,在齐鲁大地上播撒革命火种,用热血铸就政治坚定的部风底色。转过展柜,历史的洪流缓缓流动,陈旧的老照片展示,在革命战争年代,省委组织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力以赴组织动员大批优秀干部投身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无论是在抗日战场上与日寇浴血奋战,还是在解放战争中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而冲锋陷阵,组工干部们都忙碌奔波,为军队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坚不可摧的组织保障。组工干部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用“把一切献给党”的行动,为革命胜利筑牢组织根基。
走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展区,一份1954年的干部名册格外醒目。名册用毛笔书写,字迹工整如印刷,记录着全省首批“又红又专”干部的简历。旁边的照片展示着组工干部背着铺盖下乡调研的场景: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在油灯下整理干部考察材料,在田埂上记录群众反馈。展柜里的整党工作文件汇编,字里行间满是“严谨细致”的作风——每一条规定都标注着调研案例,每一处修改都留有鲜红的批注。这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组工干部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团结知识分子,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才,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工作,成为了国家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的有力支撑。
迈入新时代展区,展柜里的各种“红头文件”格外亮眼,人才战略的实施意见、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条例、党建+网格治理实施方案.....这些文件油墨鲜亮,条款清晰,却与老文件有着一脉相承的严谨。电子屏上,数字化干部人事系统运行的画面与历史的档案照片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手写的履历表、干部考察材料,一边是运用大数据分析干部表现、进行年度人事统计的现代办公场景。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公道正派”的坚守——无论是过去的“一把尺子量到底”,还是如今的“政治关、能力关”双严标准,选贤任能的初心始终未改。最让人驻足的,是墙上镌刻的“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十六个字,这些要求随着一代代组工干部的传承早已自身血脉。他们就像是用行动写就的精神密码,指引着后来者在组织工作的道路上始终方向不偏、初心不改。
身为组工干部,在深入学习百年部史后,那些跨越时空的红色印记始终在心头激荡。这百年部史,不仅是一部组织工作的发展史,更是一部组工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每一页都镌刻着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每一段都彰显着服务人民的深厚情怀。当我们透过历史的长河回望,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中坚守组织原则,到和平建设时期在百废待兴中夯实组织基础,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在时代浪潮中创新组织工作,一代代组工干部用行动诠释着 “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 的组工精神。深入学习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身上的责任之重、使命之光荣,也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组工精神的决心。
百年部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是组工干部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组织部门干部牢记总书记对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殷切嘱托,以百年部史为精神灯塔,将优良部风转化为实干担当的内生动力。紧扣山东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更高站位服务战略部署,以更实作风锻造过硬队伍,以更优效能夯实组织根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新篇章贡献新时代组工力量!(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委组织部:徐勤昊)